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朝阳地区主要经济林树种1958~2005年资料为基础,对山杏、大扁杏和大枣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种主要经济林树种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4种造林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各树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认定,火炬树、卫茅、荆条、紫穗槐光合作用较强、耐阴性好,是油松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3.
对辽西地区飞播林的自然成林类型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21年生和31~32年生的油松飞播林。根据调查结果,划分出3个成林类型、12个树种组成类型,11个混交垂直结构类型。揭示了飞播成林的类型规律,对高山远山植被向顶级植被群落演替和人工营造混交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铃铛枣优质丰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4年试验,总结出大铃铛枣优质丰产关键技术。2008-2011年,春季对7-9年生树进行超强度修剪,与常规修剪相比,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可分剐提高3.4g、17.4kg;每年春、雨两季分2次施入农家肥60kg/株,平均提高优质果产量3.1倍左右;7月中旬和8月初,分2次摘心,平均提高单果重、单株产量84%、178%。对10年生树,春灌、秋灌各1次,灌水量240kg/株·次左右,平均提高单果重、单株产量93%、98%。该项研究成果为大铃铛枣园科学管理,无公害化生产,提质增效,加快枣农致富步伐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几种引进树种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美稠李、欧李、银水牛果、美国李、西部沙樱、毛核木、美洲朴、针叶樱桃进行物候期、生长节律观测,以及实验室抗逆性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测定等方法,对各个引进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辽西地区抗旱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枣树发芽晚、体内含水量低、抗逆性和自身保护能力强的特点,在不使用生长素和保水剂的情况下,利用枣树粗根皮部、根系愈伤组织和少量未失水的须根生根,主干和枝干皮部隐形芽萌发的原理,通过6年的试验,使大枣幼树移栽获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大枣幼树移栽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建园当年即可收回造林成本;不仅使原过密园得到合理稀疏,而且把稀疏下来的幼树用于移栽建新园。  相似文献   
7.
从凋落物的储量、平均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量方面对辽蒙边界的几种常见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的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优良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山杏混交模式和杨树沙棘混交模式在各项测定因子上均表现出很大的优势,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模式.对于纯林防护林而言.使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达到...  相似文献   
8.
林分的冠层结构不仅影响林分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截获率和群落各层次空间植物材料对光能的利用率,而且也可以反映出群落整体潜在的净初级生产力。该文应用winSCANOPY林地冠层分析系统,通过对辽蒙边界几种常见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冠层结构及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的测定研究,探讨不同防护林模式净初级生产力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从而为优良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朝阳地区石质山地夏季大苗造林灌草覆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朝阳地区薄层土石质山地,在遭受百年不遇大旱的2009年,开展夏季栽植7年生侧柏和5年生油松大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灌草覆盖技术的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侧柏和油松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61%~72%;对照区成活率和保存率为36%~11%,需重新造林。试验区灌草覆盖层下形成的绿肥对新植幼树生长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朝阳地区通过对引自山东菏泽的油用牡丹进行栽培越冬试验,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定植后的第2年和第3年已正常开花结实,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392 kg hm~(-2)和738 kg hm~(-2),生长发育良好;油用牡丹耐寒抗旱能力较强,在比引种地纬度高6°、年平均气温低6.7℃、年降水量少140 mm的朝阳地区引种栽培初获成功;油用牡丹在辽宁朝阳地区可实现露天越冬,无须采取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