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年生结果始期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无性系为材料,比较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修剪(T3)以及不修剪(CK)处理下无患子新梢萌发、生长与开花结实情况。结果表明:修剪强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无患子无性系的新梢数量、新梢枝长和新梢基径。主成分分析显示,新梢数量(-0.3426)和新梢基径(0.7035)是影响无患子果实产量的主要因素,新梢数量和新梢基径影响了新梢的营养分布。经不同强度修剪后,无患子的新梢总数、开花枝数、开花枝率、结果枝数、结果枝率和果实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1、T2和T3的无患子无性系平均单株果实产量分别高出CK的4.99倍、7.28倍和1.54倍。可见,修剪可以有效调节无患子新梢的数量和质量并控制新梢营养的分布,对无患子幼林采用中度修剪,可提高无患子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无患子提取皂苷和制备生物柴油,是当前生物质资源产业化的热点领域之一。文章对顺昌县发展无患子原料林的可行性进行了剖析。分析认为,顺昌县的自然环境与土地资源条件适宜发展无患子原料林。既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和海西经济区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又能为生物质能源和绿色天然环保洗涤产品的生产提供原料,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顺昌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无患子果实的最佳采收期,该研究对无患子在不同采果期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收时间对无患子果实各主要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平均单果重随采果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10月20日之后逐渐趋稳;果肉比、皂苷产出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月20日左右达到最高峰;出籽率在9月12至10月20日这段时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10月20日至11月10日逐渐平稳并有轻微的上升趋势。出仁率整体较为稳定,变化不大;种仁含油率在9月12日至10月20日之间增速较大,10月20日之后增幅较小,渐趋平稳。生产上宜于10月下旬开展对无患子的采收工作。  相似文献   
4.
无患子种源引种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无患子不同种源的种子发芽特性与纬度有密切的负线性相关性,纬度最低的云南昆明的种源发芽最早,纬度最高的浙江杭州的种源发芽最迟。无患子种源树高年生长节律受产地纬度的影响,江西九江的种源前期生长率最高,后期生长率最低;福建永安的种源前期生长率最低,后期生长率最高。无患子种源封顶和生长期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浙江杭州的种源封顶时间最早,生长期短,云南昆明的种源封顶时间最迟,生长期长。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西和云南等7省区初步筛选的61株优树的假种皮皂苷产出率进行测定,对假种皮皂苷产出率在平均水平之上的31株优树进行了聚类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树龄、树高、胸径、冠幅面积以及优树所处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海拔高度等因素对无患子假种皮皂苷产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1株优树的平均皂苷产出率为60.87%,其中福建邵武6#、安徽芜湖70#、福建顺昌2#、广西柳州108#这4株优树的平均皂苷产出率为81.17%;无患子假种皮皂苷产出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最大的是优树胸径,其次是优树所处区域的年降水量,再次分别是树高、年平均气温、树龄、海拔高度和冠幅面积。  相似文献   
6.
日前.福建省顺昌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的紫薇、刨花楠培育获得了省财政扶持资金660万元。项目资金的注入,对提升当地种苗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顺昌县在传统主打树种杉木种苗繁育及栽培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本地苗木产业的科技潜力,另辟蹊径开展优良花卉及珍贵树种培育,先后多次获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支持,紫薇新品系选育、刨花楠良种繁育以及丰产栽培技术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域领先水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5个无患子果用优良单株无性系,在顺昌县营造区域试验林,通过对2年生各无性系的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无患子果用优株无性系嫁接苗造林2年生植株开花株率达25.6%~34.9%,结实株率达16.6%~30.7%,平均单株产量0.26~0.54kg,最高单株产量达0.92~2.68kg;与采用一般实生苗造林7年生植株开花株率为22.7%且无结实相比,开花结实提早6年以上,具有明显的早实丰产效应;各无患子果用无性系间开花枝数、结果枝数及单株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无患子果用优良无性系筛选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8.
9.
以福建省顺昌县杉木-闽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保留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林分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加,闽楠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以及最大分枝粗均降低。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180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7~8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0株·hm^-2)的分别增加149.01%和88.95%;八一工区试验点内,1~2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5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3~4号(杉木保留密度为630株·hm^-2)、5~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825株·hm^-2)分别提高了19.75%、7.02%和40.04%、42.46%;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胸径超过3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88.30%,径阶分布更集中,7~8号样地,这一比例则仅为69.40%;八一工区试验地内,1~2号样地,胸径30~4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比例较3~4号、5~6号样地分别提高了70.89%和221.29%。结果表明,降低杉木保留密度(或增加间伐强度)有利于下层闽楠的生长和上层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材料配比的轻基质容器杉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种不同材料配比的轻基质容器杉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轻基质配方对杉木苗木的苗高、地径、茎叶干重、根干重及冠根比等指标影响显著,其中以6号轻基质配方(珍珠岩:泥炭土=1:4)处理方案效果最好,冠根比小,苗木高且粗壮,地上和地下部分长势均衡。其次是3号轻基质配方(腐木屑:泥炭土=1:1),最差的是7号轻基质配方(谷壳:珍珠岩:泥炭土=2:1:2)。杉木轻基质扦插育苗可以在生产上推广,轻基质网袋苗更适宜不在造林季节时造林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