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为了增加森林后备资源,快速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及时推广本所的科研成果,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以合作的形式在辽宁开始营造合作示范林。经过40年的努力,已造林2644hm^2,林木蓄积量已达86660m^3,合作双方均已见成效,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辽宁混交林经营技术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全省大面积的人工针阔混交林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直接为林业生产单位提供科学经营的理论依据 ,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和经营技术指标 ,依据大量的调查材料 ,对混交林的经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辽东山区人工营造20a生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5种阔叶树分别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类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不同红松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好于红松纯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红松×水曲柳﹥红松×刺楸﹥红松×紫椴﹥红松×色赤杨﹥红松×白桦﹥红松纯林。在灌木层中,各不同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差异并不明显,且分布均匀。红松纯林灌木层物种种类、数量较少,但有明显的优势树种存在。在草本层中,各不同混交林植物种类分布相对均匀,各林型中丰富度指数,除红松纯林外,都在1.0以上。红松纯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均匀,没有优势种存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立地速生丰产与持续经营的矛盾,通过红松与日本落叶松带状混交造林试验,研究与分析了红松与日本落叶松带状混交造林后其生长效果及其最佳的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5.
6.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是实现林地的连续覆盖,应用近自然林业理论,通过各种营林措施满足森林的持续更新和最优化生长是CCF技术体系的核心。本文详细介绍了CCF技术体系的概念、技术体系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日本、长白)经营技术措施图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落叶松(日本、长白)各年龄阶段与林分密度、直径、树高、优势高、林分蓄积、生物量的相关性,得到各项因子经验式,依据经验式,编制了经营技术措施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人工营造的20年生红松-白桦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土壤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红松-白桦混交林生物量高于同龄红松纯林26.53%,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14.52%和126.35%,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提高41.25%。林木土壤有机质、全N分别比红松纯林提高80.04%和44.44%,速效P、速效K分别提高115.15%和13.41%,pH值增加了0.54。  相似文献   
9.
麻栎种子不同贮藏方法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麻栎种子最佳贮藏方法,按4种贮藏方法对麻栎种子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室内混沙贮藏方法发芽率和含水率最高,比其他几种方法能提高15~25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采伐后,各项生态因子的变化情况,通过皆伐区,择伐区、对照区各项同生态因子的比较,认为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因子有明显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森林皆伐后,林地光照、地表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蒸发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区,森林采伐后失去了保水、保土的作用,使森地土壤及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大量流失;森林采伐后下草、下土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喜光植物代替耐荫植物侵入并成为优势种,给人工更新的和幼林抚育带来困难,择伐方式比皆伐方式破坏环境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