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江3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晚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冷、适应性强等特点,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矮壮素、烯效唑和多效唑对水稻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矮壮素、烯效唑和多效唑对水稻倒伏和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掌握其使用技术,每个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4个不同浓度的处理液,以水稻品系牡10-8为供试材料,并以未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牡10-8为对照进行试验,通过对株高、重心、折节粗、抗折力、壁厚、倒伏程度、穗长、穗粒数、秕粒数、空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区产量等性状分析发现:施用矮壮素、烯效唑和多效唑都能减小植株的倒伏程度;矮壮素、烯效唑和多效唑没有降低植株株高,抗倒伏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了植株的茎秆粗度和壁厚,增强了植株的抗折力,从而减小了植株的倒伏程度。施用矮壮素、烯效唑和多效唑都能增加小区产量。其作用机制是倒伏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差,功能叶面积急剧衰减,营养物质运转受阻,提高了抗倒能力,就变相延长了有效光合时间,这是增产的重要因素;另外矮壮素、烯效唑、多效唑处理过的植株灌浆后期茎秆的充实度强于对照,抗折力较强,能促进弱势粒灌浆,进而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这2个性状与产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土壤类型对东北粳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响水火山玄武岩天然石板地、人造石板地和附近非石板地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对东北粳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石板地同天然石板地、人造石板地相比,各时期单茎干物质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拔节至成熟期,非石板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天然石板地和人造石板地,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土壤类型间水稻叶面积指数在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拔节后,叶面积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叶面积指数表现为非石板地>天然石板地>人造石板地;3)有效叶面积率在不同土壤类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非石板地最高,天然石板地次之,人造石板地最低;4)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及全生育期总的光合势,均表现为非石板地最高,天然石板地次之,人造石板地最低,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供试品种在火山玄武岩天然石板地上种植,其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及食味评分均高于人造石板地和非石板地,而直链淀粉含量却低于人造石板地和非石板地。  相似文献   
4.
5.
为探讨高蛋白大豆品种牡豆15的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设播期、密度及施肥量3个因素,研究这3个因子对牡豆15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因素条件下,牡豆15产量变化范围为1 958.97~2 851.28 kg·hm-2,最大变化幅度为45.55%;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42.19%~45.06%,最大变化幅度为6.80%;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气孔导度均有影响,其中播期和施肥量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且低种植密度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同时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升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高产量栽培方案为4月30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为350 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栽培方案为5月7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400 kg·hm-2。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分析认为:全国稻米市场对粳稻米需求的不断增长是促进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目前黑龙江省水稻有再发展的市场拉动潜力。  相似文献   
7.
北方粳型超级稻群体生长发育及冠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辽星1为试材,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对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及冠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直立大穗为主要特征的北方粳型超级稻株型紧凑,叶片挺直,分蘖数适中,叶面积指数(LAI)适宜,冠层上部叶面积较大,高光效叶片数多,群体中光照分布合理,光合作用持续时间长;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少,中后期较多,耐肥抗倒不早衰,因此产量潜力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区,黑龙江省寒地粳稻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由2003年的129.5万hm2、84.3亿kg,发展到2010年的296.5万hm2、184.4亿kg。黑龙江省粳稻未来发展,必须考虑相关的政策和规划背景。本文分析解读了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并对黑龙江寒地粳稻生产发展形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东北粳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粳稻牡丹江27和牡丹江3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东北粳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时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根数、根长、根粗、根体积和根干质量等指标也有所提高,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均也有所增加。三种氮肥水平下地上部干质量均随生育进程急剧增加,两品种的根干质量在孕穗期和抽穗期达最大值,抽穗期后根冠比降低,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大,单株根系伤流强度都随着抽穗后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两品种根系α 萘胺氧化力分别在抽穗期和乳熟期达最大值,且根系氧化力在各时期的变幅随施氮量的提高逐渐变小。水稻在孕穗期的根数、根长、根粗、根干质量和根冠比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各生育期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且在乳熟期时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
株高、分蘖以及叶片性状等都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株型性状.近年来,随着突变体材料的不断挖掘以及基因定位方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株型性状相关基因被定位和克隆.相关统计表明,水稻第4号染色体上存在着许多株型性状相关基因,它们在水稻株高、叶形以及穗型等性状的形态建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水稻第4号染色体上已报道的株型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总结,旨在更深入地了解水稻株型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为株型性状的深入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