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4个方面分别对鹤岗矿区矸石排放区栽植沙棘的技术、利用价值、深加工技术流程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1年、2002年、2004年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通过对参试糯玉米品种株型、鲜穗采收期、产量性状、商品果穗率、品质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糯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糯玉米品种紧凑型株型偏少;鲜穗采收期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种的产量和穗粒数差异显著;一些参试品种的双穗率过高,影响商品果穗率偏低;参试品种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都很显著,风味品质分差异不明显;参试品种对茎腐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1年、2002年、2004年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通过对参试糯玉米品种株型、鲜穗采收期、产量性状、商品果穗率、品质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糯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糯玉米品种紧凑型株型偏少;鲜穗采收期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种的产量和穗粒数差异显著;一些参试品种的双穗率过高,影响商品果穗率偏低;参试品种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都很显著,风味品质分差异不明显;参试品种对茎腐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1211是烟台市农科院玉米所以白525与中自17组成二环系,然后以中白17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转育选育而成的糯质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配合力高,综合性状好,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用以组配的烟糯6号、烟糯7号、威糯王1号等糯质玉米杂交种,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玉米花生间作改善花生铁营养后对花生功能叶片光能吸收、转化、电子传递和CO2固定的影响,揭示玉米花生间作改善花生光合性能的机理。  【方法】  试验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进行,采用两因素两水平完全随机设计,两个种植模式包括玉米花生间作 (2行玉米间作4行花生) 和花生单作,两个磷肥施用水平为:不施磷 (P0) 和施P2O5 180 kg/hm2 (P1)。单作花生于新叶完全展开时 (7月14日) 出现黄化,8月2日严重黄化,间作花生未出现黄花。测定了黄化和正常花生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对光照和CO2 浓度的响应,并分析了相关参数,运用JIP-test建立了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并计算了相关参数。  【结果】  与单作缺铁花生相比,间作花生功能叶单位面积光能的吸收 (ABS/CSo)、捕获 (TRo/CSo) 和电子传递 (ETo/CSo)、PS I受体侧电子还原的能量 (REo/CSo) 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目 (RC/CSm) 明显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能力明显增强,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ΨPo)、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电子受体的概率 (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 (ΨEo)、电子从还原系统传递到PS I电子受体侧的效率 (δR)、PS I末端受体还原的量子产额 (ΨRo) 均显著提高,增幅依次为36.7%~39.6%、79.6%~92.2%、151%~163%、16.3%~20.0%和177%~215%;PS I光化学活性 (ΔI/Io) 及PS I与PSⅡ之间的协调性 (ΦPSⅠ/PSⅡ) 也显著增强;间作花生功能叶SPAD值、光饱和时净光合速率 (LSPn)、光饱和点 (LSP)、羧化效率 (CE)、CO2饱和时净光合速率 (Amax)、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 (Vc,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Jmax) 和磷酸丙糖利用率 (TPU) 显著提高。施磷能显著提高间作花生功能叶SPAD值、ΨPo、Ψo、ΨEo、δR、ΨRo、铁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 (P < 0.05),却了加剧单作花生的缺铁症状,显著降低其功能叶SPAD值、ΨPo、Ψo、ΨEo、δR和ΨRo、铁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 (P < 0.05)。与单作正常花生相比,间作降低了花生功能叶ABS/CSo、TRo/CSo、ETo/CSo、LSPn和单株干物质量,却显著提高了功能叶ΨEo。  【结论】  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改善了花生铁营养,因而促进了花生功能叶PSⅡ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和电子传递,提高PS I光化学活性、PSⅡ与PS I的协调性和电子传递链稳定性,还显著提高暗反应CO2羧化固定能力,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施磷加剧单作花生缺铁症状,降低其光化学效率、暗反应能力、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却能增强间作种间作用,提高间作花生光能吸收转化能力和CO2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增温增CO2对玉米||花生体系中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玉米||花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花生2﹕4模式为研究对象,2018年设常温常CO2(TC)和增温增CO2(+T+C)处理,2019年增设增温增CO2(+TC)处理,在P0(0)和P180(180 kg P2O5·hm-2)2个磷水平下,研究了增温增CO2对间作玉米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光强、光合-CO2响应曲线及其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1)与TC处理相比,+TC处理提高了间作玉米苗后34 d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值,苗后55 d施磷条件下,SPAD值、AQYCEAmaxVc,maxJmaxTPU分别提高了7.80%、18.18%、18.86%、13.34%、13.33%和20.14%,产量提高了19.2%—28.1%;与+TC处理相比,+T+C处理提高了苗后55 d和65 d间作玉米AQY,降低了LCP,苗后55 d间作玉米CEAmaxVc,maxJmaxTPU分别提高13.58%—32.96%、21.31%—11.61%、9.35%—14.55%、9.52%—15.13%和8.82%—26.16%,产量提高5.25%—18.70%,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2)与TC处理相比,+T+C处理间作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SPAD值分别提高4.68%—12.91%和7.88%—18.37%,蜡熟期却降低8.63%—12.72%;间作玉米苗后35 d叶绿素a、b和a+b分别提高17.58%—19.54%、52.55%—59.55%和26.08%—28.47%,叶绿素a/b降低了23.04%—25.18%;间作玉米苗后55 d 的AQYLSPn分别提高了30.30%—75.76%和16.87%—19.44%;CEAmaxVc,maxJmaxTPU分别提高了15.72%—36.78%、24.91%—32.66%、20.77%—29.83%、20.93%—30.48%和27.16%—30.74%,产量提高了7.24%—52.0%,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3)与不施磷相比,施磷提高了TC、+TC和+T+C处理苗后85 d时叶绿素b含量,增幅分别为24.15%、18.64%和22.04%;苗后34 d 的LSPn分别提高了13.30%、17.0%和9.86%,产量分别提高了24.2%—67.2%、55.6%和27.8%—38.0%,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结论】增温和增CO2均能提高间作玉米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两者表现出正向协同作用,而在其生育中后期增CO2能缓解增温带来的负效应;增温增CO2能提高间作玉米的产量,关键在于其生育前中期叶绿素含量、羧化效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磷酸丙糖利用率的提高。施磷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