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广东古代名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古代名园名副其实,相地借景各调其天,是为古代园林之经典而名噪于世。有若俞伯牙之高山流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今人学习传统的楷模。"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任何文化艺术都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古代名园首先要敬重,甚至是敬畏。从而才深知要保护。保护其历史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尊为神品而后方知如何科学利用而长宜子孙。有如一首名诗、名画、名曲和名帖,认真保护其历史的真实性才是正本清源,传承创新之道。就算今人书法好,也绝不允许在名品上增添或删除什么。因为名品反映的是历史真实。历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曾有公诸于众的做法,欢迎  相似文献   
2.
山水城市——山水品格,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兆祯 《广东园林》2011,33(6):9-10
中央曾赋予钱学森先生一个称号一“杰出贡献学科科学家”。他的杰出其实不仅表现在航天方面,也在城市建设方面。在风景园林方面,他提出的几个问题对我国建设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从森林走出来,由农村聚居到城镇,逐渐离开了大自然.作为自然的一员,人又不能脱离大自然,于是便创造出园林设计,以人工再造自然,恩格斯称为第二自然.我国约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囿,西晋便有了园林的称谓.……  相似文献   
4.
人从森林走出来,由农村聚居到城镇,逐渐离开了大自然.作为自然的一员,人又不能脱离大自然,于是便创造出园林设计,以人工再造自然,恩格斯称为第二自然.我国约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囿,西晋便有了园林的称谓.  相似文献   
5.
着眼三世广东园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园林有着灿烂的历史,其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将人居环境的安全与城市园林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凝诗入画的岭南地方风格。文章以古代广东园林为例,对其园林艺术进行了阐述。现代广东园林亦能与时俱进,在学习古代经验的同时,得以创新,创造了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广东园林。吸取经验和教训,未来的广东园林建设需要更多地考虑人居环境安全,保护历...  相似文献   
6.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优秀传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世界上每一国家都有能表现各自民族特色的园林艺术。而其中关键在于以什么为标准来创建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具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赵陀于西汉初(约公元前203年)建立了南越国。象岗1983年发掘了南越国二代王赵昧陵墓。今天又在老城区发掘出赵陀的南越宫苑、石渠极近自然,平面线形,顿止婉转、“顺藤结瓜,积渠成池”、池渠一体。可以想到两千年前“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三维风景空间,树林成片带、绿茵覆地,小桥流水中锦麟、龟鳖自在栖游,好一派南国风光也。还有南汉遗存:“茫茫千载文宗地、  相似文献   
8.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是国内知名的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在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成立二十周年之际,笔者著文对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表示祝贺和冀望。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广东园林及其当代的代表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成就进行简要的回顾;第二部分,论述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意义,即,突破历史的局限性,发展顺应时代,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第三部分,着重介绍广东风景园林的地方特色,希望设计人员能够学习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园林的特色和广东园林的地方风格,博采众长,发扬创新,与时俱进,撑起广东园林设计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中国传统园林实践并不少见,但很少发现有相应的文章论述中国传统园林的法理.本文拟结合实例并配合一些看法来论述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法,诸如中国园林所追求的境界、相体合宜,构园得体、巧手因借,精在体宜、有真为假,做假成真、诗情画意等,并将这些写入到了园林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末在巴黎召开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会上发表的《巴黎宣言》说:“如果我们在新世纪想要取得成就,首先要向中尉两干零五十年以前的孔夫子学习。”这代表世界高级学者们对中国文化一致的认同和赞赏。中华民族以独特、悠久的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中自成一风格。中华民族的文化总纲和宇宙观是“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协调,以“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为追求的目标。这与西方强调人战胜自然的一面是不同的。尼罗河两岸出于丈量土地的需要产生了几何学。西方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城市园林设计多取几何罔案式。以至发展到提出“一切美都符合数学规律”的美学哲理。中国的管子则说:“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西方风景园林设计由建筑师或园艺师发展而来,中困虽也是建筑学与观赏园艺学的融汇,但所宗却是中国文学和绘画在历史发展赋予风景同林千丝万缕的影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将中国园林概括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世界各国的风景园林有共性,更有民族性,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我们当着眼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统的艺术特色,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计成在《园冶》中也强调“古式何裁,时宜得致”,这是具有发展观点的,要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