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种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第3代种子园实生裸根苗生长状况,以4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1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福建省光泽华侨国有林场,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为对照(CK)于2020年1月17日对各种源苗木测定苗高、地径、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并计算了高径比和茎根比,结果表明:尤溪、将乐和华侨3个场的种源苗木相对官庄(CK)分别高出12.8%、4.7%、2.2%,但相对官庄(CK)之间苗高差异不显著(P>0.05);将乐、华侨和尤溪3个场种源苗木相对官庄(CK)分别增粗了22.6%、16.1%和12.9%,但相对官庄(CK)之间地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第3代杉木种子园为对象,对母树叶片、枝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母树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大小为N>K>Ca>Mg>P,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为Mn>Fe>Zn>Cu,叶片中N/P、N/K、N/Mg、N/Ca分别为9.75、1.57、9.72、1.87;枝中大量元素含量大小为Ca>K>N>Mg>P,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为Fe>Mn>Zn>Cu,枝中N/P、N/K、N/Mg、N/Ca分别为4.80、0.91、3.46、0.89;0~6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25.92 g.kg-1,大量元素含量大小为K>Mg>N>Ca>P,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为Fe>Zn>Mn>Cu,0~20、20~40、40~60 cm土层中C/N比值分别为12.06、11.32、8.68。综合分析表明,N、P和Mn元素含量偏低,建议在经营过程中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第3代实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设置2个不同施肥方式,即指数施肥和常规等量施肥,施肥结束后取不同施肥处理的苗木测定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采用指数施肥方式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23.66 cm、3.71 mm和2.09 g,采用常规等量施肥方式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14.02 cm、2.84 mm和1.05 g。这说明指数施肥方式培育的苗木明显优于常规等量施肥方式培育的苗木。  相似文献   
4.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设计N0(对照)、N1(60kg N/hm2.a)、N2(120kg N/hm2.a)和N3(240kg N/hm2.a)4种氮沉降水平。通过连续7年的处理后,研究外加氮源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及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相同N沉降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具有促进作用,中-低氮沉降(N1、N2)增加幅度大,高氮沉降(N3)增加幅度小。低氮(N1)处理促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增加,而中、高氮(N2、N3)则抑制;各氮沉降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N3、N2>N1>N0。40-60cm土壤微生物量碳与蔗糖酶、纤维素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除40-60cm土层的β-葡糖苷酶外,各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淀粉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氮沉降增加将会对土壤碳累积与分解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和研究了三明市的自然条件、竹类资源优势、竹类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三明实际,提出一些发展竹业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N0(0kgN·hm-2a-1)、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采取2种施氮方式,即在缓冲区采取1年1次性施入氮,而在中心区每月施入等量氮。结果表明:缓冲区1次性施氮后30天内每10天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和中心区按月施氮后酶活性动态均表现为N1始终促进3种酶活性(相对于N0处理);N1和N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施氮时间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增加或抑制作用;随土层深度增加,3种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杉木种子园的土壤养分状况及吸附特性,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杉木种子园进行了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并根据盆栽试验判断出限制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养分因子。结果表明,第3代杉木种子园中土壤有效P的含量为6.8 mg?L-1; Ca和Mg含量分别为99.9和14.9 mg?L-1,远低于美国国际农化服务中心( ASI)的临界值, B、 Cu、 Mn、Zn和S的含量丰富,分别为0.78、2.6、11.1、2.5和67.7 mg?L-1;吸附试验表明, P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为53.9%;根据盆栽试验结果来看,杉木种子园土壤养分亏缺程度为P>Ca>N>Mg,微量元素则处于盈余水平。因此,在杉木种子园的施肥管理中,施用N肥时应增施P、 Ca肥,同时通过改善经营措施提高N、 P肥的利用率,从而实现杉木种子园土壤的养分平衡和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植物源杀虫剂对杉木扁长蝽若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杉木扁长蝽(Sinorsillus piliferus)是为害杉木种子的主要种实害虫之一。为探索杉木扁长蝽无公害防治的方法和措施,2016年在福建省沙县、将乐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3代种子园,选用4%鱼藤酮乳油、5%桉油精可溶液剂、碧绿1%苦参碱、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苦皮藤素可溶液剂,采用喷烟、喷雾技术,防治杉木扁长蝽若虫。结果显示,药后3 d,各方法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杉木扁长蝽若虫虫口密度迅速降低,从9头·球果-1以上降为1头·球果-1,可用作林间防治杉木扁长蝽若虫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闽楠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提高华南人工林生态功能,解决针叶树连栽及林分树种组成不合理所带来的综合症,为培育具有较高生态功能的人工阔叶林提供技术支持。以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类人工林的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林分持水总量和涵养水源性能。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林相比,0h≤20 cm土层,闽楠人工林的全氮、全磷、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水解氮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30.77%、30.52%、41.86%、39.02%、20.15%和30.85%;0h≤40 cm土层的持水量提高了18.43%,稳渗速率、初渗速率分别提高了21.87%和29.36%,林分总持水量提高了20.73%。综上,闽楠人工林显著改善了林分土壤肥力,固土保水的各项指标得到提升,增强了林分涵养水源性能。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遗传测定和种质资源开花特性观测结果,从马尾松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76个优良无性系作为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其中,5个无性系来自种源试验林优良个体,17个无性系来自优树子代测定林优良个体,49个无性系来自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优良个体,5个无性系为高产脂优良品种。利用这些建园材料,于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营建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8 hm2。从建园材料选择、营建技术、抚育管理和树形管理技术等方面总结了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可为我国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