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作物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正> 一、引言 关于生根量对于针叶树容器苗早期生长的影响问题,安迪(Endean)和卡尔松(Carlson)先生早在1975年曾经论述过。在容器苗生产的培育阶段,生根量很少严重地阻碍到针叶树苗的生长。但随着育苗容器容积的增大,象美国黑松(Pinus Contorta Dougl)、白云杉(Picea glauca Voss)、加拿大短叶松(Pinus banksiana Lamb.)等苗木的干  相似文献   
2.
<正> 一、概况 以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宋墨禄为团长的河北省赴加拿大林业考察团,应加拿大联邦林业署的邀请,1987年10月11日至25日赴加拿大进行了为期15天的访问考察。 此次考察由河北省科委批准,列入了1987年的科技外事活动计划。考察团由5人组成,成员有:河北省林业厅科技处处长杜柏珩,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宋增,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张天成,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戴春燕任翻译。此行目的是:开阔眼界,了解加拿大林业生产及科研现状;建立联系,探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科研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创新尝试,一年来取得一些突破,收到一些效果,也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虽都是初步的、不成熟的成果与经验,但为了和热衷于改革的同志们共同探讨、互相切磋,将省所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引向深入,本刊特约请本所宋增所长撰写了一篇报道性文章,发表在本期中。 林业生产周期较长。专业性强、社会效益大于直接经济效益。这些特点给林业科研部门的改革带来一定困难,检验其改革成果和效益也需要一定时间。为此热切盼望本所以及省内外同行们给予大力支特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治理,对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把我国最大的平原建设成为富饶的商品基地和外贸出口原料基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回顾总结建国以来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实践,针对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土壤瘠薄、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的特点,必须走一条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道路。认识并真正确立适应黄淮海区域特点的林业建设的作用和地位,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避免短期行为,有效地发挥林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光热资源),逐步减缓以至控制频繁的自然灾害,再加之政策稳定,技术进步,投入增加,开发治理才会达到预期目的,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5.
关于棉花施肥技术的一点建议宋喜祥刘新朝王子明宋增已刘晨阳仇银菊崔二刚河北省行唐县农业局0506001棉根在土层中的生长及分布情况棉花属直根系作物。一般主根可达2m或2m以上,支根不仅在耕层20cm内占着较大比例;在耕层以下20~70cm内亦相当多...  相似文献   
6.
1977至1980年连续四年中央召开了华北、中原平原绿化现场会,1983和1986年又召开第五和第六次平原绿化会议,目的在于引导和敦促这两大平原的林业建设和发展。第六次平原绿化现场会,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之后,突出地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平原林业的认识问题,二是探讨发展平原林业的正确道路。 林业工作者历来反对普遍倡导高熵技术,尤其在平原农区,农、林、牧、副、渔以至水利部门,都不宜单纯强调本专业过高的系统状态程度,而排除其它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农林之间、林牧之间、林水之间,各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其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当前引起争论的“环境问题”,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否定相互间矛盾的存在,只能是强调某一方面而压制另一方面。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区别情况、分清主次;各有侧重、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不同生物的边缘效应,才能促进各业生产,进而达到不断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新农业生产结构以至“生态农业” 的提出;平原绿化以至“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立,其生态经济目标是一致的,不应事先相互排挤,事后相互争功。过去的农林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平衡。今后河北平原林业能否有突破性的发展?如何认识林业在平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