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1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盐胁迫对菌根化沙枣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生沙枣苗木为供试植物、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为供试菌株,采用盆栽培养方法,设置浓度为0、100、200、300 mmol·L-1的NaCl胁迫菌根化沙枣幼苗,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菌根化沙枣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功能叶片生长参数、盐害症状,分析盐胁迫对菌根化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沙枣苗木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不同浓度盐处理与对照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显著提高了沙枣苗木的株高、基径(P<0.05).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沙枣苗木的株高、基径增加幅度,分别为11.30%、4.35%.经浓度为100、200、300 mmol·L-1的盐处理,接种沙枣苗木比不接种沙枣苗木的全株总生物量,分别增加36.30%、52.22%、104.54%.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菌根化沙枣苗木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38.46%、30.90%、130.27%.相同盐浓度胁迫时,接种沙枣苗木叶片脱落率、枯黄率、盐害率,均显著低于不接种处理(P<0.05).接种异形根孢囊霉,缓解了盐胁迫对沙枣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植物耐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枫桦红松林土壤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枫桦红松林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取土壤样品。利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纯化。将纯化出的菌株转接到PDA、CzA上,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因子。经过显微观察菌丝体、孢子以及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等,初步鉴定出18个不同属的土壤真菌,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纪录属、新记录种:桦链二孢Bispora betulina、黄褐拟毛孢Chaetopsina fulva。  相似文献   
3.
城市园林绿化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园林学内容、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了园林与绿化的内在关系,系统地探讨了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造景、植物配置、植物群落构建、良种选育、培育管理等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在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一步推动园林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本试验分别将园林绿化资源化利用产品——有机肥和生物质炭应用于城市公园的绿化中,选取红花檵木、大叶油草、紫色狼尾草分别作为园林绿化中的灌木和草本的代表性植物,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中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株高以及土壤养分来评价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有机肥和生物质炭的使用会有效提高3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有机肥对于红花檵木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不一致,但是对于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有机肥和生物质炭会显著提高大叶油草和紫穗狼尾草的土壤养分含量,更加有利于植物生长。本试验在植株生长和土壤养分这一方面为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园林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后续的研究中要更加深入的在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三方面进行,进一步充实上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木耳菌糠酸解液的脱毒效果,测定脱毒前后酸解液中还原糖、硫酸根离子、乙酸和糠醛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酸解液脱毒前后的还原糖质量浓度分别为6.22、3.82 g/L,还原糖浓度降低了38.6%;硫酸根质量浓度分别为18.90、1.91 g/L,大部分硫酸根离子被去除。乙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13、1.97 g/L,降低不明显。糠醛质量浓度分别为0.734、0.124 g/L,糠醛浓度降低了412.5%。菌糠酸解液脱毒前酒精度为零,脱毒后酒精度0.58%(w/v),说明脱毒效果比较显著。该结论为利用菌糠酸解液生产酒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苜蓿菌根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机理,建立了新型T型培养体系,并以阿特拉津敏感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形成的共生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苜蓿菌根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率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当阿特拉津胁迫浓度为 20 mg/kg时,苜蓿菌根侵染率在25天时高达85.70%,阿特拉津降解率为70.22%,其中菌根贡献度为77.28%,表明苜蓿菌根对阿特拉津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与此同时,添加阿特拉津能够提高菌根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在接种G. mosseae和添加阿特拉津的双重作用下,4种土壤酶活性进一步增强。总之,本研究结果为应用AM真菌修复农药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盆栽高粱(Sorghum,龙杂一号)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50 mg/kg)污染土壤中,供试AM真菌都能够侵染高粱根系形成菌根,而且GM比GI侵染效果好,最高侵染率可达到90.5%,显著提高了植株的生物量。接种AM真菌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残留浓度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并且接种GM比GI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显著。接种GM处理的土壤中阿特拉津最高降解率达到了91.6%,其中菌根效应占22.6%。接种AM真菌的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于不接种处理,且GM优于GI处理,说明AM真菌能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繁殖。此外,接种AM真菌后能显著增加土壤中脲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认为GM是一株比较理想的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AM真菌。  相似文献   
8.
AM真菌在没有植物共生的情况下还无法像其他种类真菌一样在培养基上纯培养,这一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对AM真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了明确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培养的特点,最终实现AM真菌的纯培养目标,本文归纳并比较了AM真菌与完整植物体共生培养的方法,包括土壤盆栽法、营养液膜法、汽雾栽培法、培养基培养法;总结了AM真菌与植物根系双重培养的方式,包括原生根培养和转化根培养。同时提出了相关后续的研究重点,以期为AM真菌培养及共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下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取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纯化.初步鉴定出16个不同种的土壤真菌,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从乌克兰引进的七叶树种子中取材作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及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6-BA)对七叶树离体培养植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50%的氯胺水溶液处理10m in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GA3,而添加浓度1.5μg/L 6-BA的MS培养基中,幼苗能更好的生长并能获得大量的具有典型性状的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