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南酸枣、毛红椿、山杜英、青冈、无患子、珊瑚朴、枫香、刨花楠、木荷直播造林试验,调查其发芽率、发芽势、树高与地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直播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南酸枣、青冈、刨花楠比较适合直播造林,木荷、枫香、珊瑚朴直播造林效果不理想;在直播造林情况下,不同树种的树高、地径生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以刨花楠和青冈较好,地径相对生长量以青冈和无患子效果较好。综合各种因素,青冈、刨花楠和无患子可以作为针叶林下阔叶树直播造林的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毛竹生长量和秆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秆形结构影响的规律,并为竹林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基于对浙江省龙泉市农户的农村参与式评估,调查建立以材为主两用毛竹林20 m × 30 m标准样地38块(坡度小于30°),进行典型抽样选择推荐施肥(N ∶ P ∶ K = 17 ∶ 8 ∶ 5,1 125 kg·hm-2,沟施,5 a)和不施肥(10 a)样地各7块,对比研究竹林生长量和秆形变化,建立节间长、胸高直径、秆质量分布、壁厚反映毛竹形态的回归方程。Ducan’s多重比较和显著性检验表明:施肥后毛竹林密度增加930株·hm-2,但秆质量比不施肥毛竹轻6.8%,均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协方差分析和t检验显示,在相同的竹林密度下,秆高、材质量分布、壁厚、削尖度受施肥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施肥经营后林分竹秆质量有所下降,但胸径和林分密度增加,林分水平的长期生物产量增加,合理施肥能提高毛竹林地生物产量和立地生产力。图5表3参16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海拔和竹龄对黄甜竹叶精油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不同海拔高度下新叶和老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分别采用平板抑菌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各竹叶精油的抑菌效果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甜竹叶精油中的成分以烷类、醇类、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为主,中高海拔有利于萜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新叶精油中的醇类、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含量高于老叶。各竹叶精油对干腐病菌(Fusarium)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均有抑制效果,海拔越高竹叶的抑菌效果越好,新叶精油的抑菌效果强于老叶。各竹叶精油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为低海拔>中高海拔、新叶>老叶。本研究结果为黄甜竹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新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毛竹叶片光合色素的光谱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便携式光谱分析仪UniSpec-SC对毛竹叶片的光谱特性与光合色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绿峰位置、红边波段和红边位置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光谱估算模型均为以红边波段光谱反射率为自变量的指数函数模型,该模型对毛竹幼叶、1龄成熟叶、2龄成熟叶各参数的预测有很好的拟合度和精度,同时也适用于雷竹和乌哺鸡等刚竹属同类竹种的光合色素估算。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冠结构和光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3年生毛竹从展叶到绿叶期的叶片大小、质量、分布状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毛竹单叶面积、千叶质量和叶片分布受施肥的影响较小.是较为稳定的指标:展叶期施肥处理(处理1)能显著增加单株立竹的叶片数量,到7月底,其单株立竹叶片总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比绿叶期施肥(处理2)提高14.8%和13.7%。比不施肥(对照)提高27.6%和24.5%;冠层14~17档是单枝叶片数量最多的区域。施肥能增加各枝盘叶片的质量,但对林冠重心的分布无影响;单叶叶面积稳定后(6月).处理1的叶绿素测定值和光舍速率显著高于处理2和对照,而处理2与对照闻无显著差异。展叶期施肥通过叶片数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捕光色素含量的提高,增强了毛竹林光合能力。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于毛竹展叶期进行土壤养分补充。图6表1参16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日变化规律,并分析各环境因子对其VOCs摩尔分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吸附管富集采样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五泄景区中毛竹林内VOCs成分,分析其变化规律,并结合环境气象监测站数据,分析VOCs摩尔分数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在毛竹林检测出多种物质,主要为烷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酯类、醇类和酮类共6类,萜烯类摩尔分数最大,为7.249 nmol·mol-1,其中又以组分异戊二烯为主,约占萜烯类的80%。(2)从季节变化来看,总VOCs摩尔分数在夏季最大,为10.600 nmol·mol-1;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分别为8.068和7.254 nmol·mol-1;冬季最小,仅为4.432 nmol·mol-1,且各类主要VOCs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总VOCs相同。(3)从日变化来看,在春季总VOCs摩尔分数在上午最大,为9.074 nmol·mol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客观性和科学性更强的森林康养指标体系,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及认证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现有森林康养相关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数据源,引入Meta整合的方法进行归纳汇总,结合国内已有指标体系和已发布标准,构建综合性更强的新的指标体系,再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和模糊关系合成原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从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3个方面整合构建了包含32个基础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一定程度减轻了现有指标体系由于侧重旅游资源、景观规划、地理和林业领域,而出现的分类模糊和指代重复交叉等问题;(2)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环境条件权重隶属度最高,为0.497 5,其中人体舒适度和负氧离子含量2项指标被更多地认为对森林康养功效最有利;资源条件权重隶属度为0.368 8,其中森林面积和覆盖率指标权重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可能与现阶段关于具体森林结构对康养功效影响规律研究不足有关,区位条件指标隶属度最低,为0.133 7。【结论】将Meta整合的方法引入森林康养指标体系构建是可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呈现目前公众对森林康养指标的认可度。后续可深入研究人体舒适度、林分密度等对森林康养功效的影响以及加...  相似文献   
8.
毛竹竹腔施肥是一种新的施肥方法,通过2009年丽水市科技局招标项目——毛竹竹腔施肥技术引进与应用立项。开展了毛竹竹腔施肥和普通施肥,竹腔施肥和试验前土壤养分含量试验研究,竹腔施肥后水碱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性提高。竹腔施肥后水碱性氮呈极显著性提高,有效磷呈显著性提高,速效钾比试验前呈极显著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浙西南地区不同年龄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地上部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分配特性,为黄甜竹林地土壤养分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全收获法计算生物量,测定不同年龄(1~3 a)和不同地上部位(叶、枝、秆)的植株样品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和锌(Zn)等9种营养元素。  结果  ①黄甜竹地上部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最高为叶(48.73 g·kg?1),其次为枝(17.61 g·kg?1),秆中最低(16.30 g·kg?1);叶中各营养元素从高到低依次为N、K、Ca、Mg、P、Mn、Fe、Zn、Cu,枝中为N、K、Ca、P、Mn、Mg、Fe、Zn、Cu,秆中为N、K、P、Ca、Mg、P、Mn、Fe、Zn、Cu。各部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受竹龄影响不同,其中枝受竹龄影响最大,秆次之,叶最小。②营养元素积累量秆中最大(687.38 kg·hm?2),其次是叶(333.01 kg·hm?2),枝中最小(166.29 kg·hm?2)。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N、K、Ca、P、Mg、Mn、Fe、Zn、Cu。③不同部位营养元素分配率不同,总体表现为秆中最高(57.92%),其次是叶(28.06%),枝中最低(14.01%)。  结论  黄甜竹中N元素积累量最高,表明黄甜竹有较强的氮吸收能力,生产上要适时补充氮肥。竹叶中营养元素全面,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图1表3参29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参与式技术评估方法,对遂昌县三仁乡的3个村51户农户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毛竹冬春笋产量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1)冻雨雪灾害后,竹林结构的不合理,包括立竹密度下降和年龄结构不合理;(2)经营技术不合理,主要包括竹农对于留竹数量的不合理、竹材砍伐时间不合理、竹林施肥技术的不合理以及竹林土壤管理的不合理;(3)技术的缺失,经营者不满足于当前的技术,需要实地操作的现场指导和提供新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