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模型林带附近乱流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由风洞实验资料分析了林带模型对附近乱流度和动力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带附近相对乱流度ε/ε_0的分布与相对风速的分布特征相反,在相对风速较小的背风面ε/ε_0最大可达200%以上。相对动力速度V_*/V_(*0)的分布特征:①林带附近的三角形区域(高1H、水平距10H)内V_*/V_(*0)减小,甚至出现负值区;②背风面存在一个卵形增值区,最大值可达200%以上,出现在高1.2H、水平距5H附近。  相似文献   
2.
林带防风效应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野外模式林带的观测与风洞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三种结构林带的防风性能和机制:林带垂直和水平影响范围分别达到4H和50H左右(测试仪器NLF2型四道电子风速仪,精度±0.5m/sec),透风系数为0.35的疏透结构林带减低风速20%的有效防护距离(L_(20))为18.5H;林带影响下的风速与湍流度的大小呈密切的负相关(r=-0.94)。同时提出了一个评价林带防风效应的新指标——隙高比(X_i),并阐明了如何应用隙高比值与林带的行距、行数的关系,来规划设计防风林带以及判断现有林带的防风性能。文中按有效防护距离(L_(20))给出了1—8行通风结构林带各行的最佳隙高比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