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数字与成就     
巴彥淖尔盟建国初期有林31万亩,其中人工林只有199亩,零星树木2092株,林木覆被率0.2%。三十五年来,巴盟各族人民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运动,截至1983年底,全盟有林面积达到2870万亩,人均2.1亩,是建国初期有林面积的9.5倍,林木覆被率增加到3%,人工林保存面积132万亩,为建国初期的6600多倍;营造农田防护林41万亩,保护农田390万亩,粮食单产由建国初期的104斤增长到1988年的385斤。为了征服乌兰布和沙漠,在五十年代初期营造了长达308华里、平均宽300米的大型防沙林带,在林带迎风面规划了封沙育草区,同时在全盟沙区营造了23.6万亩防风固沙林,起到了阻挡沙漠东侵、保护黄河枢纽工程、保护包兰铁路、保护河套灌区  相似文献   
2.
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始建于50年代初,以后又不断补植加宽。迄今林带总长达152.49公里,最大宽度2300米,最小宽度30米。现有林面积3639.48公顷,其中柳树2060.55公顷,占有林总面积的56.6%。近年来,林带内的柳树大面积枝梢枯死,严重影响了林带的防护效益。1978年5月,通过对整个林带近20个点的调查,柳树化梢主要有以下原因。 1、老枝条造林。据调查,50年代初期营造的柳树林带,所用苗条大部分从宁夏平罗一带成林柳树上采取。枝条年龄较大,造林后生命力弱,生长衰退,导致枯梢。由于采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2007年9月,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彩鹬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彩鹬每年4月下旬迁徙到乌梁素海,常活动于乌梁素海东岸边缘浅水区、沼泽地带,6月下旬营巢于四边环水的土丘草丛中,产卵初期刨浅盘状小土坑,产卵3~4枚时逐步铺垫香蒲茎、苇叶等干草.其婚配制度为鸟类中非常少见的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制.窝卵数4~7枚,日产1卵.雄鸟承担大部分营巢和孵化工作.其孵化期为18~19 d,雏乌属早成乌,幼雏有绒羽,出壳毛干后即能入水.居留期约为170 d.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荒漠生态系统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3S”技术对2004年-2009年的CRESDA、Spot5和Geoeye卫星影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及信息提取,并叠加DEM作为地形数据,使用TerraExplorer软件加载3D模型、地形数据和矢量数据制作该保护区的三维GIS平台,实现了整个保护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