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0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制作微贮麦草12窖,为4个玉米面添加浓度(0.5%、1.0%、1.5%和2.0%)与3个极贮时间(30天、40天和50天).开封和饲喂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结果分析,添加1.5%玉米面,微贮30天,发酵充分,微贮麦草质量好,开封时pH值4-4.5区间,在饲喂过程中不易发生霉坏;坚持每天取草,而且厚度在10厘米以上,饲喂过程中可以防止霉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 3个立竹密度和复合肥、饼肥、配方肥3种施肥种类双因素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间鲜笋地径、笋高及鲜质量差异,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地区毛竹笋用低产林竹笋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经营措施后,竹林竹笋产量显著高于CK。立竹密度和施肥种类的交互作用对毛竹笋地径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高密度、复合肥处理的地径值最大,为9.65 cm,随着毛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大,其形态特征由"胖、矮"型逐渐变为"瘦、高"型。立竹密度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较施肥种类更为明显,较低立竹密度的竹林更有利于竹笋产量的提高。在不同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低密度、复合肥处理,毛竹笋产量为2 174.40kg/hm~2;产量最低的为高密度、饼肥处理,为1 299.15 kg/hm~2。在自然立竹密度处理中,以配方肥的产量最高,为1 721.55 kg/hm~2,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等因素,在该地区毛竹笋用林的经营初期可考虑施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3.
4.
作为平菇黄菇病的一种,枯萎病是危害平菇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病害发生的病状和病因。并通过对发病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预防和防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4年,在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地进行了大气降水、林内透雨、树干茎流的测定,进行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对降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马尾松林内透雨占大气降水总量的76.70%,林冠层截留量占降雨总量的23.03%,树干茎流占降雨总量的0.27%;林下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3.40 mm,林地0~40 cm层土壤饱和蓄水量为183.60 mm;林内透雨、树干茎流、林冠截流与大气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具有显著的二元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比较法分析了精油成分,以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异樟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和侧根6个不同部位精油中分别检测出了41、51、51、41、39、39种成分;共检测出了74种物质,包括醇类、烃类、醚类、酮类、酯类、醛类及氧化物类化合物,其中醇类20种、烃类40种、醚类6种、酮类1种、酯类3种、醛类1种及氧化物类3种。它们共有成分有20种,包括7种醇类、7种烃类、3种醚类、1种酮类、1种酯类及1种氧化物类。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樟树基因库中油樟、脑樟、异樟3种化学类型的5年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3种化学类型樟树的精油含量与其生长性状、各部位生物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化学类型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油樟叶片、树干和侧根的精油含量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脑樟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长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异樟新枝、老枝和侧根的精油含量与树高、地径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种化学类型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物量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油樟6个部位精油含量与叶片、新枝、老枝的生物量显著相关,脑樟6个部位精油含量与生物量相关均不显著,而异樟新枝、老枝、主根和侧根4个部位的精油含量与生物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3种化学类型樟树资源的高效栽培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根据竹亚科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气候区划,将隶属于2个中国竹区的湖北竹林分为4个竹区、8个亚区,并深入研究了各个竹区的植物地理特征、竹类区系特征和竹林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
选择3种不同恢复阶段的马尾松林地,研究其林分空间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在空间结构上,以二阶段多度值最高,三阶段最低;高度级结构分布上,一阶段立木主要集中在低立木级别的1级和2级上,二阶段立木主要集中在中等立木级别的3级上,三阶段立木主要集中分布于3级和4级上;径阶级结构上,从一阶段到三阶段,1级、2级和3级小树呈逐渐减少的趋势,5级、6级中、大径级树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多样性分析结果也表明从一阶段到三阶段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常规营林措施对人工马尾松林分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的影响,以三峡库区马尾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按照未采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营林措施建立固定监测样地,分析了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并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3个林分结构参数,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处理对马尾松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林措施对马尾松林物种组成和优势程度存在明显影响,乔木层生物多样性降低,林下灌草层多样性明显提升。除灌对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未造成显著改变,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均提高了林分空间结构的聚集程度,且林木平均聚集程度随着采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不同营林措施对林分整体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大,但采伐明显改善了林分的混交程度。单纯调整某个树种或单个层次的结构来开展森林经营,不利于林分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根据各树种生物学特性以及功能地位来综合确定采伐木和保留木,并采用中度择伐强度更有利于林分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