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有机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提供森林资源数据信息,通过后者获得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机理机制和服务研究所需参数。基于第八次(2009—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本文采用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7类13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的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项生态效益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2.68万亿元/a,相当于2013年全国GDP的22.3%,是当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2.68倍,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约0.94万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在总价值量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最高(占总价值量的34.20%),其次为涵养水源价值量。各项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西部地区均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森林资源面积较大,降水、温度、土壤类型和树种等也有重要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占有比例和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对比,森林资源面积相近的东部和东北地区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均体现出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变化、温度梯度变化和水分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群落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研究区内油松群落中主要种群的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标及Lev-ins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群落中油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9827,槲树的生态位宽度最小为0.1582;2)优势种油松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06~0.1之间,反之在0.01~0.05之间,说明油松群落的生态位重叠值不大,群落中因利用相同的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并不激烈,是一个稳定的森林群落;3)生态位相似比例大于0.5的有9对,占20%,其物种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值一般较低,反映其主要物种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较小。但是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仍较高,如油松与甘肃山楂、锐齿栎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为0.5209、0.5320。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河北、辽宁、湖北、湖南、云南和甘肃6个重点监测省份的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林的综合生态效益最好,经济林次之,灌木林最差。其中,在固碳释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生态林均优于经济林和灌木林,表现最好;在保育土壤方面,灌木林的效益最好;就涵养水源的效益而言,生态林则优于灌木林。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970亿8 000万元,1年内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量远远超过工程自实施以来国家的总投资,6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和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涵养水源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的26.54%,固土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的20.90%,固碳总量占"十二五"期间年碳排放量的40.96%,吸附污染物量和滞尘量远远超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的要求;2)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地还林和封山育林;3)不同林种类型的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态林、经济林和灌木林。评估结果可真实地反映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秦岭西段的小陇山是白皮松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白皮松天然林分布的西界。为了确定区域白皮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需要,在野外大量踏查的基础上选择白皮松的连片分布区用样方法进行了白皮松群落调查。主要统计和计算了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析和比较了白皮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区域白皮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0.3486,均匀度为0.4199;(2)乔灌草三层比较可知: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大于草本层大于乔木层,均匀度指数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大于乔木层;(3)区域内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增加的趋势,优势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4)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优势度的变化亦与之相反。本次调查为划定小陇山白皮松的保护区和进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样方的方法并应用多个聚集强度指标(方差/均值比率法(C)、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标(CA)、丛生指标(I)),对甘肃省小陇山油松林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调查区林分中油松种群在总体分布上呈倒"J"字型,表现为群落稳定与正常生长状态;2)区域中油松林木的年龄结构以幼苗为主,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3)随着群落中油松种群的发育,其聚集强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由聚集分布逐渐趋于均匀分布甚至随机分布,指示了群落由发展型向稳定型的过渡。最后分析了聚集分布格局特征与其油松生物学特性和生境的密切关系,油松林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综合显示调查区域中该群落正处于旺盛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在重庆三峡库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重庆三峡库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和Ⅲ级指标层,其中Ⅰ级指标包括生态资源、生态经济、生态服务、生态文化和生态建设等5个部分,并进一步细化为20个Ⅱ级指标,38个Ⅲ级指标。重庆三峡库区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科学评价重庆三峡库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探索林业在库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可为重庆三峡库区和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林木林地生态价值量占补平衡,促进森林生态功能持续向好,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重庆市的实践,分析当前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效果和需求,总结了早期林票制度的内容和功能以及利用林票制度突破生态补偿瓶颈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包含林票产生,林木林地生态价值量核算,林票交易、使用和后期管理等的各个环节及流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票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试点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