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倍体杨树具有突出的营养生长优势,研究造林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径向生长的影响规律,可为三倍体毛白杨工业用材林营建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以定植于河北威县的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和S86)以及二倍体毛白杨对照无性系1316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造林密度(2 490、1 665、1 110、825、615、495株/hm2和405株/hm2)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胸径和树皮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无性系以及造林密度与无性系间的交互效应均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以495株/hm2造林密度条件下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S86的胸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胸径达25.1 cm;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S86的胸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无性系B331和二倍体对照毛白杨无性系1316;无性系对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树皮厚度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造林密度对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树皮厚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S86以及二倍体对照毛白杨无性系1316内部个体间胸径与树皮厚度均呈现正相关,说明树皮厚度随着胸径生长量的增大而增厚。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造林密度对杨树径向生长的影响和指导三倍体白杨良种无性系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花粉败育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康向阳 《林业科学》2001,37(3):35-39
从细胞遗传学角度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毛白杨花粉败育的机制,即主要是毛白杨异质性遗传基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在减数分裂中有数目不等的联合程度较差的单价体以及落后染色体出现,这种与异质性相关的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同源染色体向子细胞的不均衡,造成且功能染色体的缺失,从而引起毛白杨一定比率的败育花粉的产生;(2)遗传上的不平衡与温度等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进一步引发毛白杨生理乃至结构上的不平衡,花粉母细胞(或孢原细胞)和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从而造成不产粉或产粉较少;环境与基因型互作的差异性导致了花粉败育的年度不稳定性。(3)易位、倒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天然三倍体株系的存在也是造成毛白杨花粉败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将甘肃省的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 Hu et Chow)划分为庆阳,平凉集中分布区和兰州、定西、临夏、天水散生分布区。查明全省计有河北杨28748亩,包括青皮型、灰皮型、疏冠型、密冠型四大生态变异类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了河北杨的选优、种源试验、杂交育种等良种选育工作,共选优树40株,建立河北杨基因库65亩。并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加大优良类型的繁殖系数,解决了河北杨扦插繁殖的技术问题,成活率达80%;在研究推广中将河北杨分布向南推移200公里,向西推移500公里,生长良好,同时还在基础研究方面就河北杨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推断河北杨为单中心起源的杂种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的SSR标记因开发简便、快捷等特点,已在植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列举木本植物中EST—SSR的可利用性和通用性,重点综述EST—SSR的多态性及其在木本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价方面的应用,期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温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磊  王君  索玉静  康向阳 《核农学报》2010,24(6):1158-1165
以银白杨为试验材料,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高温处理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对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持续时间在不同减数分裂时期的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水培条件下,银白杨完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大约需3~4d,不同时期和花药颜色变化有相关性;高温诱导银白杨2n花粉的最佳时期是中期Ⅰ,处理条件为36℃持续4h,最高2n花粉百分率39.6%,平均2n花粉百分率32.75%。高温处理后导致银白杨散粉延迟,相对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花芽散粉晚大约2~3d, 且花粉量很少。  相似文献   
6.
杨树花粉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毛新杨(Populustomentosa×P.boleana)为材料,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基础上,对花粉染色体加倍中减数分裂的有效处理时期以及作用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秋水仙溶液处理所获得的花粉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形态较大的花粉,最高可达88%。这种大花粉经花粉染色体检查为2n=38,且均能正常萌发。(2)一般只要是在水培40h左右,花药由淡绿色转为绿黄色以后且未变红前,也就是由细线末期到终变期之前处理,均能取得较好的加倍效果。(3)在有效处理时期内,处理次数与花粉得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考虑2n花粉比率及花粉量得率,处理次数以3~5次,每次间隔5~7h为宜。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起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其同源染色体联会较差,在终变期、中期Ⅰ可见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单价体,在后期Ⅰ、末期Ⅰ亦可经常见到落后染色体的存在,证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即毛白杨属杂种起源.进一步依据毛白杨、新疆杨和它们的杂种毛新杨染色体的联会情况及花粉育性等推断,银白杨或新疆杨有可能作为起源亲本之一参与了毛白杨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菱花湛露’牡丹鳞芽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牡丹的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的依据,建立牡丹品种‘菱花湛露’的组培快繁体系,以‘菱花湛露’的鳞芽为外植体,以MS、改良MS、WPM、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试验对比筛选出‘菱花湛露’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WPM+6-BA 1.5 mg/L+NAA 0.5 mg/L+GA3 0.1 mg/L+蔗糖 25 g/L+琼脂6 g/L+AgNO3 10 mg/L,增殖系数可达3.7;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WPM+IBA 10 mg/L+蔗糖35 g/L+AgNO3 10 mg/L+活性炭(0.1%)时,生根率为47.9%。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生长量与密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3 a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为研究对象,就造林密度对超短轮伐纸浆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胸径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以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31、B307、B302在2 490株·hm-2密度下的胸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达到6.7 cm;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无性系对三倍体毛白杨高生长影响差异极显著,以B331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达到8.9 m;不同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的材积生长量影响差异极显著,材积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以9 990株·hm-2密度的材积生长量最大,而无性系对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的材积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无性系B307的材积量最大,达到85.4 m3·hm-2.  相似文献   
10.
油松花粉离体萌发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油松有性杂交,为种子园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对油松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及萌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在无蔗糖培养基中仍具一定萌发能力,蔗糖的添加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生长;油松花粉管易形成分枝,蔗糖浓度与分枝花粉频率呈正相关;硼酸的添加在培养初期可有效加速花粉萌发,但过高浓度的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抑制作用;Ca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较小,不同浓度Ca2+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温度的持续升高将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及分枝花粉管频率,油松花粉萌发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成为:2.00%蔗糖+0.075%硼酸+0.005% Ca2+,26℃下光照培养,72 h时萌发率可达(96.10±0.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