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南林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甘南林区兰科植物计有39属83种及1变种。区系分析的结果表明:甘南林区兰科植 物的种类丰富,属的地理成分多样,区系整体属于温带性质,并有少数临界分布的热带成分;种 的分布型以温带的东亚成分、尤其是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区系成分为主;中国特有种占很 大比重,其中横断山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特有种居首要地位;白龙江下游小区是我国兰科植物在亚 热带北缘种系分化和适应性辐射的结点,可作为东亚两大植物亚区分界线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西南风尾蕨的发育过程和孢子的无菌培养方法.结果如下: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1/2MS培养基中萌发率可达83.3%;MS培养基中配子体成苗率可达55.4%;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认为利用孢子的无菌繁殖方法进行西南凤尾蕨的规模化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西南凤尾蕨的发育过程和孢子的无菌培养方法。结果如下: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1/2MS培养基中萌发率可达83.3%;MS培养基中配子体成苗率可达55.4%;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认为利用孢子的无菌繁殖方法进行西南凤尾蕨的规模化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地处热带,年均温达24—28℃,年降雨量1800—2900mm,植被繁茂,植物区系古老而复杂,蕴藏着丰富的蕨类植物(43科114属354种及8变种)。其中构成热带雨林景观的附生蕨类就占蕨类总数的30%。附生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们附生于树干或大型热带植物如棕榈植物的叶腋间,并不伤害所附树木,仅以其为支持物,而从腐烂的树皮、枯枝落叶、尘土及飞  相似文献   
5.
泽泻蕨的系统位置一直存有争议。该文根据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它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①4种美洲典型的泽泻蕨属成员聚为一个很强支持的支,并与泽泻蕨形成姊妹群的关系,说明将泽泻蕨从泽泻蕨属中独立出来,放入拟泽泻蕨属更为合适。②泽泻蕨被聚在碎米蕨群分支,得到强烈支持。它与银粉背蕨和黑心蕨的关系比与拟金毛裸蕨属的关系更为近缘,不支持秦仁昌将泽泻蕨置于裸子蕨科的分类处理。③同意Panigrahi的观点,泽泻蕨的正确名称应为Parahemionitis cordata (Hooker&Greville) Fraser-Jenkins。  相似文献   
6.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由 4 1科 86属 185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8种、水龙骨科 2 2种、蹄盖蕨科 19种、金星蕨科 15种 ,4科占总种数 4 5 .4 1%。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5种、铁角蕨属 11种、凤尾蕨属 10种、卷柏属 9种、复叶耳蕨属 8种 ,占总种数 2 8.6 5 %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14个 ,主要是泛热带 (2 6属 )和热带亚洲(13属 )成份。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70 .8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下延叉蕨、紫柄蹄盖蕨、光蹄盖蕨、剑叶卷柏和三相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地理分布,其资源丰富,共有40科75属150种,并对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蕨类植物研究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蕨类植物的研究是从分类学研究开始的。与种子植物一样,其现代分类学研究源于瑞典林奈1753年的《植物种志》的出版。在这个划时代的巨著中,林奈描述了不到10种采自澳门的中国蕨类植物。如果按时间段来划分,可以把中国蕨类植物的研究历史粗略地  相似文献   
9.
甘南林区维管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甘南山地林区的甘肃省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种6个,其中有1个新记录属,省内新分布地点9种。  相似文献   
10.
泽泻蕨的系统位置一直存有争议。该文根据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它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① 4种美洲典型的泽泻蕨属成员聚为一个很强支持的支,并与泽泻蕨形成姊妹群的关系,说明将泽泻蕨从泽泻蕨属中独立出来,放入拟泽泻蕨属更为合适。② 泽泻蕨被聚在碎米蕨群分支,得到强烈支持。它与银粉背蕨和黑心蕨的关系比与拟金毛裸蕨属的关系更为近缘,不支持秦仁昌将泽泻蕨置于裸子蕨科的分类处理。③ 同意Panigrahi的观点,泽泻蕨的正确名称应为Parahemionitis cordata(Hooker Greville) Fraser-Jenkin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