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种源,不仅是森林天然更新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人工造林的物质基础。 影响种源和种质好坏的因素之一——昆虫,虽然在某些方面,如种蝇对落叶松种子的危害,已感到问题的严重。但对我国一些主要造林树种的球果和种子害虫的研究,尚无系统的工作。特别是在天然林内,球果和种子害虫的资料则更少。  相似文献   
3.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三种落叶松球果花蝇发生与危害研究张时敏,李广武关键词落叶松球果花蝇,黑胸球果花蝇,稀球果花蝇球果花蝇属(Strohilomyia)[1]某些种类是落叶松球果的主要害虫,由于成虫羽化早,幼虫专门取食幼嫩种子,严重影响落叶松的种子来源...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两种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5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带岭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和种子园内,发现有两种叶蜂幼虫混合危害,幼虫体均为绿色,很难区别。为弄清其种类,进行了室内群体和个体饲养观察。经鉴定为魏氏锉叶蜂和落叶松锉叶蜂,系国内新记录。现将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区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带岭林区落叶松人工纯林内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膜翅目,叶蜂科)生物学研究。 落叶松红腹叶蜂在带岭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茧内越冬。第二年5月上、中旬化蛹。蛹期14—15天。5月中旬到6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7月卵孵化为幼虫并为害落叶松针叶。6月末和7月上旬,老熟幼虫进入落叶层结茧并在茧内越冬。 本文也讨论了落叶松叶蜂的个体生态学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黄星象虫(Lepyrus japonicus Roelof)分布较广,主要为害杨树,也发现为害柳树。过去,只见成虫取食叶片,但近年来,却发现幼虫为害插条苗和定植苗的根部,先危害须根,然后啃食插穗韧皮部,可将韧皮部啃食光,以致整株苗木死亡。辽宁,吉林和山西等地都曾因幼虫危害而连年成灾。1977年以来,我们对此虫进行了一些观察研究。一、形态特征成虫:虫体黑色,密被灰褐鳞毛,前胸背  相似文献   
7.
带岭新松叶蜂(Neodiprion dailinge—nsis Xiao et Zhou)主要为害红松幼树,幼虫多在树冠下部取食针叶。其形态及生活习性如下:一、形态特征1.成虫:雌虫体长6.5—8.2毫米,翅展17—18毫米。触角基部两节红褐色,其余各节黑褐色。头、胸部红褐色,上腭端部黑红色.足红褐色。翅透明,翅痣中央淡黄褐色,翅脉  相似文献   
8.
<正> 针叶小爪螨Oligongchus ununguis(Ja-cobi)是危害杉木的一种主要害虫。1977—197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杉木林区曾造成严重地危害。为此,我们1978—1980年在该县对针叶小爪螨进行了观察。一、寄主植物针叶小爪螨在南方主要为害杉木(Cunn—  相似文献   
9.
经过4年的定点观察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上的球果花蝇在落叶层下土壤中的越冬蛹翌年不全部羽化出土。这种蛹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每年有一定数量羽化,其羽化数量与华北落叶松球果的结实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1984—1985年,在小兴安岭带岭林区的云杉林中,发现非常相似的两种叶蜂茧,但经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两种叶蜂危害状完全不同。一种喜吃老叶,散居;一种喜吃嫩梢,群居。经鉴定皆为松叶蜂科(Diprionidae)吉松叶蜂属(Gilpinia)的害虫。前一种为淡绿吉松叶蜂[Gilpinia virens(KI.)];后一种为芬兰古松叶蜂[Gilpinia fennica(Forsius)],二者皆为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