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江都市阳关实验林场位于里下河地区南缘、京杭大运河东侧的原洋湖滩区,1984年春建场,职工17人,面积74.shin’,并附设一个200多人的渔业捕捞队。建场十二年来,立足并发挥74.shin’滩地资源优势,坚持“以林为主,立体复合经营,长短结合,开发与利用并重”的方针,目前已初步建成具有多产业、多功能、多效益的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该场主要特点是立体性强,强调总体效益的发挥,重视总体投入和总体产出的协调关系;总体布局合理,投资少、效益好,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是立体综合开发的一个典型范例。1设计、白杨与措施昭关实验林场…  相似文献   
2.
河堤水杉林首次间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节水杉林分密度,改善树体生长空间营养面积,缩短成材期,培育较大径级用材,提高水杉木材质量,我们于1982年春在江都县红旗河堤二姜乡汤营村地段进行了水杉首次间伐试验,获得了对生产有参考价值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林为1972年春在竣工的红旗河两边的青坎、堤坡上营造的水杉林。林龄9年生,面积3.12hm~2。株行距2×3m。林地土壤:青坎为砂质壤土,堤坡为砂土。含N量与有机质很少。水杉林平均树高9.2m,胸径12.4cm,活立木蓄积量为121.91m~3/hm~2。林分郁闭度为0.78~0.86,平均枝下高2m左右,树  相似文献   
3.
水杉栽植的密度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在江都平原河坎深厚土壤和绿肥埋青管理条件下,水杉初植密度每亩444株(1×1.5米)和222株(1.6×2米)的林分,3—4年即可郁闭成林。及时将林分密度调整为每亩111株和56株,8.5年生时,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每亩222株的林分大37.7—60%和36.2—61.7%;9.5年生时,每亩42株密度的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每亩83株的林分大13%和60.1%。据此,认为每亩111株是水杉初植较适宜的密度。  相似文献   
4.
报道在北纬32°2′~33°48′.东经119°30′~119°45′,海拔高7~10米的苏北平原(阜宁、宝应、江都)的碱性土河堤引种原产地贵州雷公山的秃杉幼龄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适应生态条件变化悬殊的异地自然条件.生长良好。年生长量已达到或超过原产地,说明秃杉是一个很有引种潜力的树种。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采用侧方林带防护.壮苗早春深栽,小块状、带状混交,林农间种(间种棉花.玉米.黄豆2年).夏季免抚的幼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