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培养基、外植体及培养条件等方面介绍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变、生根难及玻璃化等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对木本植物的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培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铜胁迫下植物抗氧化的时间效应,以耐铜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 Sun)为材料,研究水培条件下100 μmol/L CuSO4处理0、2、4、6、8天后海州香薷根系在抗氧化方面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时间的延长,海州香薷根系膜质过氧化产物TBARS和H2O2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也依次升高。因此,推测在铜胁迫条件下,海州香薷根系可能通过是膜质过氧化、H2O2产生以及抗氧化酶(尤其是CuZn-SOD和POD)活性升高等来增强自身的抗性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3.
以耐铜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 Sun)为材料,研究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CuSO4处理7 d后,海州香薷根、茎、叶中铜积累量与其生物量、含水量、根系伸长、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表达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大,海州香薷根、茎、叶中的铜含量均显著增加;10μmol/L铜对海州香薷的生长起显著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铜处理抑制其生长;100μmol/L铜处理下植株的总生物量达到最大,但根伸长和叶绿素含量均被显著抑制,此时植物根和叶中诱导出一些低分子量的蛋白,可能与海州香薷耐铜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纳米硅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γ-EC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外源纳米硅对缓解植物Cd毒害的分子机制,本文以核基因延伸因子(EF-/α)作为内参,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Cd胁迫下的水稻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γ-ECS基因在水稻的叶、根中均表达,外源纳米硅不同时间处理后水稻叶片和根中γ-ECS基因的表达稍微有所增强.研究表明,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水稻基因表达,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和可靠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前期研究表明:500mmol.L-1NaCl处理能诱导水稻武运粳8号根尖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为了研究Zn2+对盐胁迫诱导的水稻根尖细胞PCD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Zn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0μmol.L-1Zn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CD现象。对这一过程中抗氧化酶(CAT、APX、POD和SOD)活性进行检测,发现抗氧化酶活性短期迅速升高,随后降低,10μmol.L-1Zn2+试验组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与单独NaCl处理组。而对H2O2在根尖细胞积累的观测结果显示Zn2+的添加能减少H2O2的积累,证明低水平Zn2+(10μmol.L-1)能够诱导抗氧化酶活性上升,并抑制活性氧产生。Zn2+同样可以缓解紫外线诱导的水稻根尖细胞原生质体PCD,而添加特异性的锌离子螯合剂TPEN(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则会促进PCD的发生。据此推测:一定水平Zn2+对不同胁迫模式下发生的PCD进程的缓解作用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袁东  张红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98-8099
采用人工快速渗滤模拟柱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填料层厚度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去除小城镇污水中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砾石垫层对处理效果无影响,但填料厚度对各种污染物去除率有较大影响,在去除COD时,填料厚度的影响与系统的运行周期长短有关,短周期的影响大于长周期。  相似文献   
7.
牡丹愈伤组织分化率低和组培苗生根困难一直是其再生体系建立的两大制约因素。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凤丹’非胚性与胚性愈伤组织、未生根与生根组培苗的DNA甲基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非胚性和胚性愈伤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均以全甲基化水平较高,二者的超甲基化位点数相差较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相比,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引起由全甲基化转变为超甲基化的占比多达33.45%;与未生根组培苗相比,组培苗生根过程是以去甲基化模式占比最多,为38.41%。因此推测,‘凤丹’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较少,可能与其超甲基化的形成有关;而组培苗生根可能与其去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唐古特白刺嫩茎作为试验材料,来研究白刺的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白刺的启动最适培养基是MS+IBA0.5 mg·L-1;最适增殖、壮苗培养基是MS+6-BA0.5 mg·L-1+NAA1.0 mg·L-1+GA32.0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5 mg·L-1.  相似文献   
9.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通过调节植物糖代谢介导棉纤维的起始和发育。为进一步研究棉纤维起始分化过程中蔗糖合酶的转录调控机制,克隆了GhSuSy基因5′端上游2 000 bp的启动子片段,构建了含LUC荧光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采用基因枪瞬时转化技术,把重组载体DNA分别转化到棉花叶片和花瓣,比较分析了不同载体膜压力、不同轰击距离与孵育时间等条件下的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活性。用优化后的条件检测了棉纤维起始分化期蔗糖合酶基因GhSuSy偶联的LUC在叶片和花瓣中的活性,并与GhSuSy表达、蔗糖合酶活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0.09 MPa真空度下,可裂膜压力设为6.80 MPa,载体膜距离叶片7 cm,轰击2次转化效率最高,转化后样品孵育16 h左右LUC荧光信号最强;与叶片中LUC表达相比,花瓣中LUC荧光信号强、活性高,特别是开花当天(0 d)和开花后1 d(1 DPA)差异明显;在纤维起始分化的开花前3 d(-3 DPA)到开花后3 d(3 DPA),叶片和花瓣中LUC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0和1 DPA的LUC活性最高,这一结果与GhSuSy的...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NO的产生与检测,NO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NO的药理学研究及其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