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选育出耐盐碱性强,又能无性扦插育苗进行快速繁殖的杨树新品种,选用了白杨派的银新杨作母本与青杨派的小叶杨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育种,但两派之间杂交不亲和。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先嫁接再杂交的育种方法。试验表明,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远缘杂交的结实率,而且杂种苗具有明显的父母本双亲的性状,为杨树新品种培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转TaLEA基因小黑杨株系变异及生长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6个地点栽培的11个转TaLEA基因小黑杨株系及1个对照株系为材料,对2年生株系的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在不同地点间、不同株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株系×地点间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地点12个小黑杨转基因株系2年生树高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28~235 cm,地径变化范围为13~24 mm;不同地点参试株系树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9.84%~33.38%和24.21%~49.16%;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97~0.952,表明相同地点不同株系树高和地径差异较大,但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有利于株系选择。采用Tai模型对各株系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价,其中XL11株系为不稳定株系,其他11个为稳定性较强的株系。根据各株系的稳定性参数和树高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效应值,预测了各株系的适生地区,其中XL9、XL1、XL14等3个株系在6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量大、稳定性强,是6个试验点推广的首选株系。   相似文献   
3.
在1992年秋从白城市林科所内原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种子园中采收种子、次春播种育苗的5a生实生苗里,选出了具有杂交种生长优势的樟子松×长白松(P.sylvestrisvar.mongolica)优良天然林杂种26棵和樟子松×黑松(Ptabulaformisvar.mukdensis)优良天然杂种3棵。  相似文献   
4.
5.
在1992年秋从白城市林科所内长白松无性系搜集圃中采收种子,次春播种育苗的5年生实生苗木里,分别选出了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长白松×樟子松和长白松×黑松优良天然杂种25棵与7棵。  相似文献   
6.
白林二号杨     
白林二号杨在1980年育成后,20a来在我省的不同地区以及邻近省(区)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相继试验栽培后,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表明它耐寒耐干旱、抗烂皮病、速生和适应性强,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在7-20a生时,平均每年每公顷比白城小黑杨或北京场增产立木蓄积6.25(1/73-13.00)m^3,相当于白城小黑杨或北京杨的210(160-333)%,增产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