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6篇
植物保护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炭疽病     
各种阔叶树从种子发芽之后到苗木出圃期间一般都有炭疽病发生。定植后的幼树也有炭疽病为害,但被害最严重的通常是在种子发芽后的2—3个月内。炭疽病的英文名叫Anthracnose,该病在叶、嫩茎和枝条上形成黑色水渍状的病斑,不久水渍状的病斑交干,变成稍隆起的痂状黑褐色的小病斑。炭疽病是由子囊菌的小丛壳属(Glom-erella有性世代)或半知菌的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无性世代)这一类真菌引起的病害的总称。以往由于寄主植物的不同,分别称之为不同的病害,这种病害的名称大约达1000种之多,根据各种植物上病原菌的致病性(寄主范围)与病原形态的研究,最近对寄主范围很广的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较窄的专性寄生菌各自归纳若干种。炭疽菌从半知菌(无性世代)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3.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 广东省曲江县小坑林木场六十年代中期营造的2万亩杉木纯林,七十年代初开始发生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 Gresstt),且危害日趋严重。据1976年与1977年调查,被害株率平均为14.2%,高者可达30%以上;虫口密度平均为1.0头/株,高者1.7头/株。1977年广东省林科所与小坑林木场协作,利用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进  相似文献   
5.
管氏肿腿蜂应用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翅目肿腿蜂科(Bethylidae)昆虫是甲虫、蛾类等幼虫及蛹的外寄生昆虫。该科昆虫大约有100个属近1000种左右,其中天牛肿腿蜂属(Scleroderma)已知有69种,分布在北美、欧洲、中亚、印度、日本、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蓑蛾繁殖管氏肿腿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以下简称肿腿蜂)1973年在我省被发现。由于这种蜂具有很强的钻蛀和寄生能力,在防治天牛等钻蛀性害虫上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很快推广到全国15个省市。繁蜂的寄主是很多的,但优良的寄主却不多,其中以天牛等幼虫最为优良,但要取得天牛幼虫须伐木或截枝,既费工又费木材,因此使这种蜂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我们开展了利用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的雄性幼虫繁殖肿腿蜂的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繁殖出肿腿蜂200多万头,成为目前繁蜂量较多的寄主之一。大蓑蛾是国内外分布较广的害虫之一,它数量多,集中易取,摘取后既可达到人工防治的目的,又可获得大量繁蜂的寄主。现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的危害,从自配的十多种引诱剂中筛选出1、4、3号引诱剂对松墨天牛引诱效果较好,诱虫率分别为:65.1条/株、64.1条/株和43.9条/株。诱剂浓度以1:3为宜,诱虫时间以4—7月为好。林间大面积释放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结果表明,平均每株诱木可诱46.1条天牛,可显著减轻天牛危害,降低林木枯死率。  相似文献   
8.
杉天牛陡盾茧蜂的繁殖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6ifasciatus sinoauster是为害杉木最严重的蛀干害虫。杉天牛陡盾茧蜂Ontsina sp. 是粗鞘双条杉天牛幼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于1973年在广东省信宜县大雾岭林场杉林内首先发现。从1974年起广东省林科所和国营广东省播扬林场等单位协作,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繁殖和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用来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 )对杉木生长威胁极大。防治天牛的方法当前主要是采用人工及药物防治。1973年在我省国营韩江林场发现天牛肿腿蜂。从1975年起与有关单位协作,试验用此蜂进行防治双条杉天牛。现将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类与形态概述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 )。成蜂:雌蜂体长3.1-4.2毫米。分有翅与无翅两个类型。有翅型,头扁平,长椭圆形,黑色。复眼一对黑色,单眼3个。触角念珠状,密被细毛,黄褐色,13节,柄节长度约等于鞭节5节之和,鞭节除末节稍长外,其余各节均约相等。前胸除后缘黑褐色外皆黄色。中胸黑色,后胸有一稍凸起的三角形的斑,颜色由前向后从黑色逐渐过渡到黄色。腹部7节黑色。足腿节膨大,黑褐色。胫节褐色,胫距一对褐  相似文献   
10.
当松墨天牛快羽化时,把马尾松的虫害木和一些新鲜松枝放在桉树幼林中央,再向东西南北4个方向,每隔50m各设3个测试点,每点放4段新伐倒健康的马尾松木段和一些新鲜松枝。在林间经47天试验测试,检查松墨天牛羽化出木后,在松枝上补充营养的取食痕和在木段上产卵的刻槽数,得知松墨天牛种群向外扩散50m,100m,150m的百分比分别为41.2%~60.7%;18.8%~32.6%及3.5%~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