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创造有地域特色有生命的园林。现代的设计手段和思路,与富有文化内涵创意的巧妙结合,赋予了景观独特的生命力。通惠河庆丰公园的设计,融合了城市新的内涵和新的功能,同时又唤起了人们对数百年来奔流不息的古河道悠久历史的记忆,使这一地区重获新生,又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吸引人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家族在‘无子瓯柑’Citrus suavissima‘Seedless’雄性不育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克里曼丁橘Citrus clementina基因组数据库为参照,在‘无子瓯柑’和瓯柑Citrus suavissima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测序结果中筛选出4个CHS同源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克隆和表达量分析,对克里曼丁橘CH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无子瓯柑’和瓯柑CHS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相似度达98%以上。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各时期CHS基因表达量在瓯柑和‘无子瓯柑’间差异显著。与瓯柑相比,‘无子瓯柑’小孢子母细胞时期Ciclev10005133m,Ciclev10030093m和Ciclev10015535m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减数分裂时期Ciclev10005133m,Ciclev10001405m和Ciclev10015535m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四分体时期Ciclev10001405m和Ciclev10030093m的表达量显著减少。在花粉粒成熟时期的花蕾中,Ciclev10001405m与Ciclev10005133m在花药中特异性表达。CHS同源基因在花药不同时期中的差异表达可能是‘无子瓯柑’花药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并最终导致‘无子瓯柑’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3.
‘无籽’瓯柑Citrus suavissima ‘Seedless’是野生型瓯柑Citrus suavissima的芽变,其花粉完全败育,败育起始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研究‘无籽’瓯柑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深入认识果树芽变的发生机制。随机选择“无籽”瓯柑和瓯柑各3株,根据花蕾直径采集花粉母细胞时期(Ⅰ),四分体时期(Ⅱ),单核花粉粒时期(Ⅲ),双核花粉粒时期(Ⅳ)及花粉粒成熟期(Ⅴ)共5个时期的花蕾并分离花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减数分裂特性基因RAD51和MS1的相对表达量,3次重复。通过SPSS 16.0的最小显著差法(LSD)在0.01水平上进行各样品间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RAD51和MS1基因的表达高峰均集中在第Ⅰ时期和第Ⅱ时期,且此时花药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花蕾。第Ⅰ时期花药中,‘无籽’瓯柑RAD51的相对表达量为瓯柑的3.7倍,MS1可达300倍;但同时期花蕾中,RAD51的相对表达量仅1.1倍,MS1为140.0倍。‘无籽’瓯柑RAD51基因在第Ⅰ时期和第Ⅱ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瓯柑,说明‘无籽’瓯柑小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时期的细胞内均存在DNA受损现象;‘无籽’瓯柑MS1基因在第Ⅰ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瓯柑,但第Ⅱ时期极显著(P<0.01)低于瓯柑,推测‘无籽’瓯柑败育花粉的形成与MS1基因表达紊乱引起油脂分泌、转运异常密切相关。图6表1参24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绿色生态景观廊道的阐述,以通州商务园滨水公园(通州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北区)方案为例,说明设计中实现自然生态、创造现代景观和满足人们日常休憩等方面的途径和方法。倡导在保护乡土植物生境和生物栖息地的前提下,设计符合周边人文特点,适当融入人们活动的生态城市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5.
观赏甘薯在室内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及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观赏甘薯的品种及其在室内植物景观应用时的配置原则、原理、辅助造景及配置形式进行简单介绍,并讨论了观赏甘薯的推广策略及形式。提出今后在注重观赏甘薯应用方面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推广工作,使其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对野生榧树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榧树野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基于榧树(Torreya grandis)种仁转录组开发的36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5个野生榧树居群共142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STRUCTURER遗传结构分析、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主坐标分析(PCoA)等方法分析居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5个居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4.285 7~6.638 9,Shannon’s指数(I)为1.015 0~1.373 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532 7~0.656 1。36个SSR位点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261 9,平均近交系数F_(is)为0.398 1,平均基因流(N_m)为0.704 7。居群成对分析显示,除黄山-嵊州居群间以及嵊州-松阳居群间,其他居群间F_(st)均大于0.15,基因流大于1。分子方差分析表明5个榧树居群的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72%)。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黎川与松阳居群的遗传结构比较相似,而诸暨居群、嵊州居群及黄山居群等3个居群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5个野生榧树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与各居群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张敏  周彩红  陈焘  戴文圣  张迟 《果树学报》2017,(10):1258-1265
【目的】基于‘细榧’(Torreya grandis‘Xifei’)和‘圆榧’(T.grandis‘Dielsii’)种子转录组数据,开发SSR分子标记,为榧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筛选得到的1 kb以上的Unigene做SSR分析,利用Primer 3.0设计引物,随机选择49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在22 976条评估数目中,包含SSR位点5 458个,共鉴定出6种类型的SSR。单核苷酸重复、三核苷酸重复和二核苷酸重复分别占SSR总数的64.9%、18.56%和14.77%。对5 458个SSR位点设计出4 633对SSR引物,随机选择49对在10份榧属植物中进行多态性扩增,其中16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3个,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是0.464 4、0.283 7和0.500 6。【结论】榧树转录组测序数据能够提供丰富的SSR位点,用于快速高效地开发SSR引物。所开发的引物能为榧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标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无子瓯柑是其野生型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基于转录组-代谢组关联分析,克隆无子瓯柑E3泛素连接酶基因CsRNF217,分析其序列特征、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基因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无子瓯柑Cs-RNF217基因序列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  相似文献   
9.
"磐月榧"是从磐安县香榧古树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20年12月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授权,品种权号:20200383。该品种种实长倒卵形,部分为弯长形。平均鲜种重8.0 g,种子纵径3.78 cm,横径1.85 cm.  相似文献   
10.
酸性转化酶是植物体内降解蔗糖为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的关键酶,而还原糖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低温贮藏中的快速积累是影响油炸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品质改良,本研究利用所克隆的酸性转化酶基因构建了RNA干涉载体,并转化马铃薯品种N2。经PCR、Northern鉴定,酸性转化酶基因的干涉片段已经成功导入马铃薯植株中。对干涉转基因株系的试管苗和试管薯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植株的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平均下降69.8%(Ni-1除外),最大降幅为78%(Ni-4),而试管薯的酶活性最大降幅为68%。与反义RNA的表现较好的转基因株系进行比较,RNA干涉对酶活的调节作用与之相当。研究结果表明,RNA干涉对马铃薯内源酸性转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显著,这种转录表达的调控技术对马铃薯低温糖化改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