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褐马鸡冬季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及河北小五台地区。冬季呈集群活动,多出没于1650~1960m的低海拔向阳坡的林缘灌丛。以往大都采用路线统计法调查褐马鸡冬季种群数量。1989年冬季,我们首次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试探性地采用了均匀布样、就地访问、路线调查和围山哄赶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简称之为样地调查法。现报道如下: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芦芽山自然保护区(111“to”~112”S肛E,gy”有攸rtMrtx”坷N)。位于吕梁山系北端的宁武县西南面_与五寨\奇岚…  相似文献   
2.
1993年-1998年,在山西省沁水县张马地区,对白JiLing(Motacilla alba)和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的巢外育幼进行了观察研究。内容包括亲乌巢外衔食喂幼鸟期、幼鸟离巢后分布、活动情况及成活率等。结果表明:白JiLing巢外育幼期5d-7d,幼鸟巢外死亡率54.3%;金翅雀巢外育幼期6d-8d,幼鸟巢外死亡率为51.6%。  相似文献   
3.
1993年-1998年,在山西省沁水县张马地区,对白鹡鸰(Motacilla alba)和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的巢外育幼进行了观察研究.内容包括亲鸟巢外衔食喂幼鸟期、幼鸟离巢后分布、活动情况及成活率等.结果表明白鹡鸰巢外育幼期5 d~7 d,幼鸟巢外死亡率54.3%;金翅雀巢外育幼期6 d~8 d,幼鸟巢外死亡率为51.6%.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小店区四声杜鹃夏季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 年—1998 年的夏季,在太原市小店区,对四声杜鹃夏季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季节迁徙、栖息地、种群密度、寄生性繁殖、食物组成等。  相似文献   
5.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金雕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997年每年的3月—9月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金雕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其巢营建于悬崖峭壁的平台或凹处,呈扁盘状,巢高60.19(40~98)cm,巢深16.25(13~25.5)cm,内径52.00cm×31.20cm,窝卵数多为1枚~3枚,卵的大小为76(71~79)mm×60(57~63)mm,卵重149(140~152)g,孵卵期35d,孵化率为83.33%,雏鸟在巢内有相残现象。  相似文献   
6.
保护山西湿地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球上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以其巨大的调控环境的功能 ,如滞蓄洪水、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 ,被誉为地球的“肾脏”。特别是由于湿地的存在 ,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使之成为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山西省属于湿地较少的省份 ,水资源匮乏 ,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 ,对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为此 ,对仅有的少量湿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因为湿地本身的功能 ,更是关系到全省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1 山西湿地面临的危机山西省湿…  相似文献   
7.
庞泉沟保护区鸟类近十七年变化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96年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与17年前相比,鸟类的数量和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垂直分布有向上迁移的趋势。分析认为: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造成鸟类生态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水鸟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1997年,在山西省选择25处主要湿地地域,对全省水鸟的种类、分布、数量、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全省水鸟有105种,分属7目,17科,其中夏候鸟有12种,旅鸟93种。赤麻鸭、豆雁、琵嘴鸭、绿头鸭、大天鹅等在山西省有较大数量的分布。并发现4种省内新纪录鸟类。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运城硝池盐池冬季游禽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和1995年冬季(11月至翌年2月)及1996年11月至12月,对山西省运城市的硝池、盐池、鸭子池和汤里滩等湿地的冬季游禽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本区越冬的游禽有41种,分属5目7科,每年10月迁来,3月迁离。越冬期间,当食物足,气温高,降雪少,水面不结冰时,游禽种类和数量多;相反,越冬期食物匮乏,气温低,连续降雪,水面结冰不化,则游禽多数种类迁走,数量锐减,只有适应能力强的种类,如白骨顶等,集结于湖心活动  相似文献   
10.
褐马鸡的分布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褐马鸡过去主要见于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小五台地区,但近年来的调查表明,目前褐马鸡的分布包括4个省市的33个县区,其中三处地点是90年代刚发现有褐马鸡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