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明鹦哥岭野茶的生态地位及其种间关系,为后续野茶种群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样方法和样圆法对鹦哥岭野茶群落进行物种组成及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中共记录到395种植物(含5变种1变型),隶属于102科217属。其中,茜草科、樟科、壳斗科等为优势科,榕属、粗叶木属、蒲桃属等为优势属,野茶、鹅掌柴、九节、黄杞、尾叶柯等为群落中的优势种。2)野茶在群落中的竞争主要来源于种间,占比达90.02%,各物种对野茶的竞争强度排序为野茶>黄杞>鹅掌柴>尾叶柯>水锦>黄牛木。3)总竞争强度随野茶胸径增加逐渐下降,幼树和中树阶段存在显著差异,大树阶段无显著差异。Ⅰ、Ⅱ、Ⅲ阶段竞争强度占总竞争强度的96.10%,说明野茶在较小胸径时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在大树阶段受到的竞争较小。4)野茶胸径与竞争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在野茶的保护中应加强小胸径茶树的保护,使其平稳向大胸径茶树过渡,同时增强对于幼小茶苗的抚育及茶果的管控,促进野茶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2.
基于前期从重金属矿区污染土壤中分离和鉴定的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DF3-1,分析其对环境中镉离子(Cd2+)的吸附特性.通过测定不同初始浓度、pH及培养时间下菌株对镉离子的去除效率,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含镉环境对菌体细胞内外形态的影响,以及红外光谱和质粒消除实验测定菌体表面基团和初步...  相似文献   
3.
柱花草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5因素二交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柱花草高产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千物质产量与种植密度,收割次数、施过磷酸钙量、施复合肥量、喷施钼酸铵浓度先进5项农艺措施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寻优,得出在试验条件下,5项农艺措施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收缩次数〉种植密度〉复合肥量〉施过磷酸钙量〉喷施钼酸铵浓度,并得出高产栽培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4.
热研2号柱花草优质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影响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的5项农艺措施,采用5因素干净人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热研2号柱花草的优质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粗白产量、粗纤维产量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与寻优,得出5项农艺措施对热研2号柱花草品质的影响程度及优质栽培的最佳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附生兰的物种组成、分布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鹦哥岭地区的附生兰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探索了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影响,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和净效应,并分析了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不同环境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所选9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物种组成变异的7.8%,其净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植被类型、树皮类型、年平均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平均值、最干月降雨量、海拔、郁闭度、坡向、坡度,仅坡度的净效应未达到显著。(2) 随海拔升高,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低海拔段(700~900 m)物种最丰富,附生兰多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缓坡地段,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均较高,阳坡和半阳坡的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较阴坡与半阴坡少;粗糙的树皮更易着生附生兰,覆盖物为树皮上的附生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多数附生兰倾向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低地雨林中附生兰物种最丰富,热带针叶林中的附生兰具较高的优势度;附生兰倾向于分布在较低的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在(7.8~7.85)℃之间的生境中;在降雨量较多的环境中,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野生中药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对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野生中药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海拔分布范围和出现频率分析了该县药用植物的分布状况及资源丰富度.结果表明,该县药用植物共179种,其中国家重点中药材42种,海南重点药材20种,少数民族民间常用的中草药117种,表明该县不仅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而且民间常用中草药知识也较为丰富.药用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相应地分为广幅种(9种,5%)、中幅种(48种,26.8%)和狭幅种(122种,68.2%),表明该县大多数的药用植物多为狭幅种.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县大多数药用植物种类(125种)的出现频率与分布范围呈正相关,物种的出现频率越高,分布的范围越广;反之,分布的范围越窄.在对药用植物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对野外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柱花草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柱花草高产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干物质产量与种植密度、收割次数、施过磷酸钙量、施复合肥量、喷施钼酸铵浓度等5项农艺措施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寻优,得出在试验条件下,5项农艺措施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收割次数>种植密度>施复合肥量>施过磷酸钙量>喷施钼酸铵浓度,并得出高产栽培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外来入侵植物马缨丹的入侵机理,采用样地取样法,对海南岛不同生境中的马缨丹入侵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生活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群落相似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中,植物种类约有75种,隶属31科66属,以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植物居多;植物的生活型主要有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而且干扰程度越低、高位芽植物所占的比例越大;物种多样性的取值范围在0.445 2~1.832 0之间,物种丰富度的取值范围为1.811 6~2.219 9,均匀度的取值范围为0.157 1 ~0.759 7;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较低,均在0.5以下,最高的也只有0.347 8,表明群落的物种组成较分散,群落尚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境中马缨丹不同部位水提液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外来入侵植物马缨丹在热带地区不同生境中入侵的化学机制,采用室内生物监测法,以热带豆科牧草柱花草为受体,研究不同生境中马缨丹植株不同部位的水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以及马缨丹植株不同部位的水提液对热带豆科牧草柱花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芽幼根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下降,幼芽、幼根的长度缩短,抑制指数上升,但不同生境中的马缨丹水提液对柱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芽长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而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马缨丹植株的根、茎、叶各部位的水提液对柱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芽、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结果说明马缨丹在不同生境中其不同部位均能产生较强的化感作用物质,以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而且在温暖湿润的生境中其化感作用显著高于高温干旱的生境中。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掌握桫椤科植物资源在海南的分布规律及保护状况,采用实测法与样方法对海南岛野生桫椤科植物开展全面调查,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分析桫椤科植物种群分布格局,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类型保护地对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海南岛:1)分布有阴生桫椤、桫椤、大叶黑桫椤、黑桫椤和白桫椤等5种桫椤科植物,隶属2属;2)桫椤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五指山市、琼中县、陵水县和白沙县等中南部山区,主要分布于坡度平缓、400~1 000m的中高海拔阴坡地区40%~80%的中等偏高郁闭度的热带雨林中,常群生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在林缘灌丛中也有零散分布;3)5个桫椤科物种种群密度有较大差别,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4)自然保护区内桫椤科植物的多样性和密度均高于自然保护区外,减少人为干扰对桫椤科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类群密度恢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