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郴州市北湖区25年生马尾松纯林为试验林,对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郴州市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约占86%,2代所占比例很少,约为13%。  相似文献   
2.
戴立 《种子科技》2019,(14):142-14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深入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环境质量以及环境治理等话题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加强林业发展不仅是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分析了林业种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林业种苗管理的改进对策,希望能为我国林业种苗种植行业以及林业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3.
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一级升运链马铃薯挖掘机土薯分离效果差、人工捡拾铺条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难题,设计了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对挖掘机阶梯挖掘铲、两级升运链式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及液压开启式集薯箱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并完成其关键参数的计算确定。以样机前进速度、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和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为自变量,以明薯率和伤薯率为响应值,依照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明薯率、伤薯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明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样机前进速度和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对伤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和样机前进速度;马铃薯挖掘机最佳工作参数为:样机前进速度1. 50 m/s、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1. 37 m/s、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0. 89 m/s。验证试验表明,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作业后,明薯率为95. 11%、伤薯率为3. 36%,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表明在优化工作参数条件下该作业机能够提升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4.
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改进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针对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田间收获试验中存在的传动速度偏高,输送系统易对薯块表皮造成擦伤,薯块输送和分级装袋自然流动不畅,有滞留堆积现象等问题,对该机传动系统、薯块输送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在平播旱地和全覆膜双垄播旱地进行了马铃薯收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机型土薯分离、薯秧分离、薯块输送、分级装袋等各部分的工作更协调、平稳、可靠,对全膜双垄播旱地和平播旱地马铃薯收获的质量和适应性好,对薯秧、杂草、地膜的分离能力强,可在不清除地膜、薯秧和杂草的条件下不缠绕、不堵塞地顺利作业;损失率、伤薯率、破皮率和含杂率分别低于0.8%、1.8%、2.9%和1.2%,较改进前显著降低,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1130-2006马铃薯收获机械》的规定;整机结构更紧凑,机组机动性更好,适用于土质松软、无板结的旱地(覆膜)种植马铃薯收获作业。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油茶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为湖南省1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病虫害种类多,发生普遍,因防治不及时或不当,每年经济损失严重.基于初步调查和参阅资料,对近年来影响湖南省油茶生产较大的病虫害的种类和为害方式进行了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蒙古栎播种苗生长规律及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播种苗高生长加速期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第20~40天和第60~80天。地径生长量高峰期分别为第20~40天和第100~120天。叶片和茎的氮、磷养分积累表现为生长前期较高而后期较低。钾养分积累表现生长前期较低而后期较高。可依据苗期养分状况进行肥水管理以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发现松褐天牛具有向东南方迁飞概率较高,并喜在三面环山的小盆地、山丘地,或多山相连的地段活动,一般多在树皮薄、胸径12~18cm松树上集中产卵,其产卵刻槽大多位于松树树干3 m以下的特性.掌握这些习性,有利于制定松褐天牛防治方案,并为具体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采用处理液、防腐剂以及吹风3种不同方法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幼虫替代寄主进行接种前表面处理,结果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花绒寄甲成虫羽化率为94%,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的羽化率分别为69%和68.5%;头宽、体长、鞘翅长等指标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羽化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与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羽化出的成虫差异显著。吹风法处理替代寄主更适合南方地区繁育花绒寄甲幼虫。  相似文献   
9.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韶山市、南岳区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2种天敌昆虫,开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2种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作用,4个试验区的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2.65%,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1.41%;混合释放2种天敌昆虫的寄生率为92.42%,高于单独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的寄生率62.00%和87.34%。  相似文献   
10.
通过病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国内首次确认了湖南省松材线虫病疫情,并通过疫情普查准确掌握了病害在郴州市的苏仙区、北湖区,益阳市的资阳区、沅江市,常德市的汉寿县等3个市、5个县(市、区)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