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2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我们从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ibiricus)、印度谷斑螟(Pyralis farinali)幼虫和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产生不同形状伴孢晶体的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三株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营养细胞的酯酶型分析,并对几种昆虫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表现出不同的毒力。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对目的害虫毒力高,生产性能稳定的菌株,收集了101个苏云金杆菌株,经初选、复筛和营养细胞酯酶分析,从中选出82038(galleriae 酯酶型)、83002(dendrolimus 酯酶型)、83016(galleriae 酯酶型)3株优良菌株。用3菌株与生产菌株7216—13对舞毒蛾、杨尺蠖、柳毒蛾和杨扇舟蛾进行毒力测定表明,除对杨扇舟蛾毒力较低外,对其它几种害虫均有80%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戴莲韵 《林业科学》1996,32(6):516-521
采用砂土管和滤纸片两种保藏方法,对分属31个亚种的61株有代表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经过1-23年保存后的菌体存活情况,形态特征及对林业主要害虫舞毒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试验,并对苏云金芽孢杆菌5个亚种的标准菌株和保存不同年限后的11项生理生化特性及酯酶型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很重视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全苏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约100万公顷,生防面积达72万公顷。在生防中大量使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其次是昆虫病毒和白僵菌制剂。全苏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生产7大类微生物制品,其中杀虫剂产品就有10种。苏联在微生物制剂投入应用之前,要求提出一系列试验研完、应用效果、安全试验鉴定评价及应用药剂保护措施等报告和通过国家化学工业委员会批准及国家最后鉴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八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莲韵  王学聘 《林业科学》1994,30(2):117-123
从大兴安岭根河潮查、带岭、千佛山、崂山、黄山、紫金山、武夷山和西双版纳八个自然保护区采集到0—5cm土层林下土壤样品129个,从中分离出大量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表明:不同立地带森林土壤中芽孢杆菌的总数量、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出土率及占所分离芽孢杆菌的分离率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与土壤含水量、pH、单一养分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我们还对所分离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所属亚种进行了初步鉴定,对六种有害昆虫进行了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7.
用黄酒滤渣生产苏云金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利用生产黄酒的滤渣代替苏云金杆菌制剂生产中的部份原料,如酵母粉、淀粉等,取得了较好效果,用黄酒滤渣配方生产的苏云金杆菌,杀虫活性不低于原生产配方,并且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83016菌株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培养和发酵条件下制备物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比较及小试产品对松毛虫等5种森林害虫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属苏云金芽孢杆菌库尔斯塔克亚种;三种不同制备方法的室内生测比较,以光密度测定法较其它两种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进行大量菌株筛选;83016菌株发酵产物和小试产品对马尾松毛虫等害虫有较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向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各种不同规模的微生物学数据库相继问世,为快速、准确地对各类微生物特性进行分类,检索和鉴定提供了方便。我们对已知的苏云金杆菌的22个血清型29个亚种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酯酶分析,获得了各自独特的酯酶型,同时对其11项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初步建立了以生化特性和酯酶型相结合的鉴定方法。为了更迅速地对其亚种进行鉴别和检索,本试验借助IBM PC/XT微型计算机对上述苏云金杆菌亚种所得结果进行检索、鉴定,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进行了五种化学药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库尔斯达克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的抑菌实验。阐明了细菌杀虫剂与化学药剂混合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为稳定细菌杀虫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