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我国犬瘟热病毒的流行性特点及阐明该毒株的基因特征与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用表达SLAM受体的犬源Vero细胞系对犬瘟热病毒分离培养,并从南通、安徽两地收集的疑似犬瘟热病料(肺,脾)中分离出一株犬瘟热病毒,运用RT-PCR、病毒的半数感染量(TCID50)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从而确定分离株为犬瘟热毒株,命名为CDV-NT-1。利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此分离株的全基因组cDNA,用DNAStar软件比较CDV-NT-1分离株与GenBank上其他典型CDV毒株的同源性,并用Mega7.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DV-NT-1株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5 544 bp;CDV-NT-1与野毒株的同源性在97.6%~98.5%,而与疫苗株Snyder Hill、Phoca、Onderstepoort的同源性只有92.1%,CDV-NT-1与Asia-I位于同一分支,与疫苗株处于不同的分支,属于Asia-1型。本研究结果为CDV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竹类植物不同部位叶片的生理活性并选出较高活性的叶片,对长节箬竹不同节、小枝和叶序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位于主枝顶端和第1节上的叶片生理活性较强,同一竹节的丛生枝条中边缘小枝的叶片生理活性较强,同一小枝中从顶端往下完全展开的第2~6个叶片生理活性均较强。以上结果可作为竹类植物叶片指标评价的采样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大叶杨幼嫩的带腋芽茎段为试材,建立以腋芽诱导途径为基础的植株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大叶杨腋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0.1 mg/L+6-BA0.1 mg/L,接种30 d,腋芽萌发率可达100%;最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NAA0.1 mg/L+6-BA2.0 mg/L,培养30 d,增殖系数可达4.0,幼苗生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IBA0.2 mg/L,培养30 d,平均生根达4条,平均根长为4.7 cm。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从杨树湿心材病发病心材组织中分离到10个优势菌株,将菌株分别回接健康杨树实生苗,通过侵染症状、发病率和发病程度等测定致病性,结果发现2-16号菌株能引起典型的湿心材症状,即心材变色并腐烂。对2-16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进行了分析,2-16菌株16SrDNA基因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subsp.carotovorum)NBRC 14082菌株报告的序列相似度为99%。采用Mega5.0软件以相近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中,2-16菌株和NBRC 14082菌株聚在同一进化枝上。鉴定2-16号致病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以温室栽培的当年生中石7杨树实生苗为接种材料,将2-16号致病菌分别通过4种方式进行侵染接种,结果表明:茎刻伤和茎注射2-16致病菌株均能引起杨树植株发病,茎注射法发病率、病斑扩散长度和发病指数均高于茎刻伤法,而叶接和灌根接种2-16致病菌株均不能使杨树感病,表明茎部伤口感染是该致病菌侵染杨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红富士’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果袋对‘红富士’葡萄果实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半透明果袋的果实粒质量、纵径和横径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0%、10.5%和8.6%。半透明果袋促进了果实转色,着色率达到100%,且果实红绿色差值最大;仅半透明袋的果实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提高了77.8%;半透明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有所提升,且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固酸比最高,达到了23.27:1。综合来看,半透明套袋处理使‘红富士’葡萄果粒增大、转色更好,提升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在保持高含糖量的同时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提升了果实口感,对果实内在品质也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七星列岛海域的底拖网渔获物进行分析,研究七星列岛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生态位和群落结构特征,得出游泳动物共80种,隶属于3纲14目42科62属,其中鱼类52种,虾类13种,蟹类10种,头足类5种。秋季优势种有6种,春季有4种,共有种为三疣梭子蟹。两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D)、(J')均为中等水平。生态位数值较大的物种秋季有六指马鲅(10.51)、哈氏仿对虾(9.47)、海鳗(8.84)等,春季有火枪乌贼(8.93)、口虾蛄(8.51)、带鱼(7.94)等。聚类分析显示,两季物种站位均可分为3组,与NMDS分析结果一致。ABC曲线分析得出,W值秋季为0.052、春季为–0.059,均接近0。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组成以鱼类为主,虾类次之,头足类最少,优势种变化明显;哈氏仿对虾、海鳗、口虾蛄等低价值游泳动物资源生态位数值高,占据主要竞争地位;由于组内站位间物种组成和海域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两季物种站位间分组不受季节影响。ABC曲线分析显示该海域处于中度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猫源C11orf96(Felis catus C11orf96,fC11orf96)基因,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分析该基因在细胞中的定位。以猫肾细胞cDNA为模板克隆fC11orf96基因,并利用无缝重组连接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 (+)-fC11orf96-Fe。随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fC11orf96-Fe重组蛋白,并利用该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最后利用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多克隆抗体的有效性及其细胞定位。结果表明,成功获得猫C11orf96基因CDS序列,全长372 bp,可编码124个氨基酸,表达的fC11orf96-Fe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大小约49 ku。由该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识别细胞内源性fC11orf96蛋白和外源真核表达蛋白,并且发现fC11orf96蛋白定位于细胞质。本研究成功克隆得到猫C11orf96基因,并且fC11orf96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为后续研究C11orf96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笔者几年来对宜阳县甜菜夜蛾发生规律进行系统观察,并在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了综合治理效果研究,摸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碧绿粗苔菜心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海藻素、花生麸和普通复合肥3种不同施肥处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菜心生长期间施用海藻索能有效提高菜心产量,提高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可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是值得推荐使用的一种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前期对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7653RsRNA(small non-coding RNA,sRNA)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经Northern blot验证获得SraGsRNA。本研究采用RACE与转录组高通量深度测序确定了SraG全长,并分别利用RNAfold软件和TargetRNA软件预测了SraG二级结构和靶位点,进而构建了M.huakuii 7653R的SraG插入失活突变体(M.huakuii SraGmut),并对突变体接种紫云英的共生表型进行了检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M.huakuii 7653R相比,接种突变株M.huakuii SraGmut的固氮能力显著下降,突变株固氮酶活性下降约40%,植株鲜质量和根瘤数目也显著降低。结果表明,SraG的功能与M.huakuii 7653R的共生固氮过程相关,作为sRNA可能参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