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林业   4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史话撷趣景爱四、森林与寺观自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左右)以来,中国大地上到处都生长着森林。良好的自然条件,使中国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天然森林的面积日益减少。过去有森林覆盖的地方,现在有的变成荒山秃岭,有的已沦为沙漠。这说...  相似文献   
2.
森林史话     
森林史话景爱一、开篇絮语在《森林与人类》1995年第3期上,有人提出为森林写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它反映出当前许多有识之士对森林的关心与重视。森林的历史,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森林的历史就是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史。一方面森林以...  相似文献   
3.
西北绿色行     
人类离不开绿色绿色曾是古代人类的家园 ,时至今日 ,人们依然钟爱绿色。牧民离开了草原 ,便无从为生。城市中喝的牛奶、吃的奶油 ,都是绿色草原的奉献。时下流行的“绿色食品” ,集中地表现了人们对绿色的珍视。然而人们突然发现 ,绿色离人类越来越远 ,绿色已被裸露的土地所取代。我走过黄土高原 ,那支离破碎的黄土 ,使人看了心情沉重 ,继而生疑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怎么能在光秃秃的黄土地上产生 ?我走过戈壁沙漠 ,那茫茫的黄沙使人困惑不解 :流沙中怎能出现古代的民居和佛塔 ?翻开西北的历史 ,不难找到答案。古代的黄土高原 ,曾林木葱郁…  相似文献   
4.
森林植被影响陆地成云降雨的实例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森林史话     
森林史话景爱三、人类对森林的崇拜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人类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至今有些少数民族(如鄂伦春族),仍然生活在森林之中。人类对森林的种种依赖关系,使人类对于森林不能不怀有深厚的崇敬之情,于是表现出对森林的敬畏与崇拜。在许多民族中,都曾存在着对...  相似文献   
6.
台北古称艋 ,艋即今台北市区西南部龙山区一带。在这里最先出现街市 ,而后市区不断扩大 ,形成了现在的台北市。台北地处台北盆地的中部 ,西有淡水河 ,南有新店河 ,北有基隆河。新店河是淡水河的上源 ,基隆河是淡水河的支流。淡水河沿岸地势比较低 ,平均海拔只有7米左右。淡水河沿岸过去多森林、草地、湖泊、沼泽 ,生态环境相当良好 ,是高山族中平埔人的居住地。在明代以前 ,平埔人中的凯达格兰部落 ,散居在淡水河沿岸。自郑成功驱逐荷兰占领者以后 ,福建的居民即不断迁移到淡水河沿岸居住。乾隆年间 ,淡水河沿岸居民很多 ,商业兴盛 ,形…  相似文献   
7.
景爱 《森林与人类》2000,(11):17-18
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对森林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说起森林的生态作用,人们都可以例举出涵养水分、调节温度和湿度、净化空气、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等许多好处来。除此以外,森林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森林能够影响成云降雨。   一.从民谚得到的科学启示   我国是一个农业出现比较早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农事活动中,总结、概括出许多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言简意赅的谚语,多半是讲农时与节气的关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常常是根据民谚来安排春播、夏锄、秋收、冬储活动。…  相似文献   
8.
序言森林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说起森林植被的生态作用,人们都可以列举出涵养水分、调节温度和湿度、净化空气、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等许多功用。除此以外,森林植被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功用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森林植被能影响成云降雨(雪)。陆地上大范围的成云降雨过程,是大气环流的结果。当海洋的水蒸汽随着季风流向大陆以后,常常会引起大范围的降雨。接近海洋的陆地,由于接受的水蒸汽比较多,降雨量随之而高;反之,距海洋比较远的内陆,由于接受的水蒸汽比较少,降雨量随之而降低。这是沿海地区降雨量高于内陆地区最根本的原因。除…  相似文献   
9.
梁山水泊今何在景爱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一播出,仿佛巨石投湖,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观众不仅对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的下场悬念丛生,同时也无不关注梁山水泊。那水波浩渺的梁山泊,茂密的芦苇荡,今日尚在否?许多观众未必知道,《水浒传》是在江南水乡太湖拍摄的。...  相似文献   
10.
敦煌有个莫高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宝库。莫高窟的壁画和经卷,曾使世界为之吃惊。壁画中的“飞天”。“反弹琵琶”,广为艺术家所汲取,名剧《丝路花语》,更把人们引入大漠胜境,现者如醉如痴。中外游人不远千里万里来此参观考察,即证明了莫高窟的神奇和风韵。然而我来敦煌,并不只看壁画,更重要的是考察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与一般沙漠中的沙山(即沙丘)有所不同,沙漠中的沙山一般是由流沙堆积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山,最高大者可达200米以上,然而敦煌的鸣沙山,是流沙覆盖在三危山上而形成,外表看是沙山,其实内里是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