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属-冷杉属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典型抽样法于2020年8月和2021年7—8月在火烧迹地和未过火天然林采集枯落物样品,采用室内浸泡法测定分析枯落的蓄积量、持水量、有效拦蓄量等指标,探究林火干扰下不同坡位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更好地促进森林水源涵养以及水土保持功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的厚度和蓄积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厚度为3.75~8.31 cm,蓄积量为6.16~8.13 t/hm2。恢复5,15年火烧迹地上、中、下坡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与天然林差异显著。(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20.94~26.22 t/hm2,恢复5,15年火烧迹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与天然林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枯落物持水达到饱和前,不同恢复年限下各坡位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3)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为14.58~16.95 t/hm2,有效拦蓄深为1.44~1.78 mm。恢复5年火烧迹地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中坡>上坡>下坡,恢复1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植物叶片的C、N、P元素含量特征,揭示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方法】以摩天岭北坡常绿阔叶林带23种主要优势种的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本植物叶片中C、N、P计量特征以及相关性.【结果】23种植物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383.68~628.29、10.87~41.91、0.83~3.23 mg/g,C/N、C/P、N/P范围为10.48~41.09、143.50~538.72、5.34~22.76,其中C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46%,C/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7.15%.乔灌植物叶片元素含量特征表现为乔木的C/N灌木,而其他几个指标均小于灌木.相关性分析表明,23种植物叶片中C、N、P计量参数间有7对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乔木植物有5对,灌木有6对,说明木本植物元素含量间相关性是普遍存在的.其中,N-C/N、P-C/P在两个尺度上相关性一致,都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这两组相关性是较为稳定的.【结论】研究区木本植物叶片C含量较低且最稳定,N、P含量较高,变异较大,但养分利用效率较低(C/N和C/P较低).乔灌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特征虽有所不同,但差异不明显.两个不同尺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木本植物元素含量间相关性是普遍存在的,且N-C/N、P-C/P较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迭部林区15年云冷杉林火烧迹地与未火烧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火烧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和颗粒有...  相似文献   
4.
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角度来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今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考量和政策抓手。乡村治理现代化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而提出的客观理论,基于上述战略,在乡村治理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指导研究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方向研究不仅是对治理进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更是对当今治理模式的补充与发展,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促成乡村良性治理运作方式、创新法治与礼治融合的治理新模式、加大市场引领机制和发展多元治理主体,来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这既是对乡村治理理论的补充,也是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治理在新时代实现向现代化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摩天岭北坡中段寨科桥和邱家坝林下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样地共出现34科53属57种草本植物,其中,菊科、唇形科和毛茛科的草本植物较多;(2)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与海拔梯度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3)草本层盖度、物种丰富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与海拔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土壤磷含量与海拔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盖度、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4)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物种丰富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比之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草本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更显著,且盖度和全氮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微弱的相互抑制作用,盖度和有机碳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关联性.[方法]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Jaccard相似系数(PC)4种方法,研究火烧迹地灌木群落17种灌木的种间关联性.[结果]总体联结性VR值等于0.93;χ2检验显示有9个种对达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调查与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经过火后15年恢复,云杉-冷杉火烧迹地有草本植物22科40属46种,其中优势科有菊科,种类数最多(11种),其次为毛茛科6种,伞形科4种,蓼科3种,茜草科、龙胆科、蔷薇科和忍冬科各2种;在草地北坡、西北坡、东北坡和东坡分别分布着高山冷蕨+密生薹草+总状橐吾群落、密生薹草+高山冷蕨+野草莓群落、密生薹草+野草莓+箭竹群落和密生薹草+野草莓+总状橐吾群落;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东坡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而4个坡向草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梯度格局,但是彼此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坡向由阴坡(北坡)到半阳坡(东坡)的变化,植被盖度逐渐减小;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其次是西北坡和东北坡,而东坡的最小;不同坡向植被类型分异现象较弱,植物群落存在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玉米籽粒形态各异、尺寸不一,精确定向和定位玉米籽粒的激光切片是实现高通量全自动玉米分子育种基因型分析的关键。应用机器视觉技术从玉米籽粒图像中准确识别玉米籽粒的特征区,以期实现上述操作。为描述像素所在空间的相关信息,设计一种相关面积占比滤波器。定义圆形掩模模板,根据单玉米籽粒的面积,确定模板尺寸。利用圆形模板筛选像素点数据,得到待分类数据集合。通过指定初始聚类中心,对数据执行二分均值聚类,得到尖端类和两个大端外凸角类的聚类中心。通过贴标签运算精选连通域,校正聚类中心的位置,生成尖端和大端外角特征区的精确标记。依据大端外凸角附近的两组插值点对,得到激光切割线的位置,利用尖端类定位点和玉米籽粒形心定位点确定玉米籽粒的夹持位姿。与SUSAN检测方法对比,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7个子粒大小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分析研究发现:①子粒大小与冬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呈一定的负相关;②冬前叶面积与子粒大小具有高度正相关,r=0.9549;③子粒大小与最终产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超大粒和过小粒育种不是高产育种可取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灌木群落特征动态,阐明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多样性格局和维持机制的生态过程,为在火烧迹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对植被进行合理干预、尽快恢复生态效益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以空间代时间方法,分析恢复5年和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和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物种组成特征、α物种多样性和β物种多样性。【结果】在5年、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与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之间,植物种类组成存在差异,5年火烧迹地共调查到11科17属24种,15年火烧迹地共调查到8科10属17种,未过火林地共调查到12科19属35种。5年、15年火烧迹地和未过火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5年火烧迹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的相关性均不强(P<0.1或P>0.1),其他指数间的相关性均较强(P<0.001或P<0.01)。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年火烧迹地>15年火烧迹地>未过火林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15年火烧迹地>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