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湿地松12个地理种源3年生苗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地理种源间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异与种源自然产地的纬度变异和生态变异有关.还首次应用了极点排序的数学分类方法对种源的同工酶谱进行了定量研究.文中报道的各种源的同工酶谱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对现有起源不清的湿地松引种林分进行鉴定.我校于1980年开始进行湿地松地理种源试验.为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状况,同时为生产上大量引种的起源不清的林分提供一种鉴定的手段.我们采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的12个种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银木,俗称大叶香樟,是樟科的一种重要经济树种,种子来源缺乏,又不易无性繁殖。采用组织培养,以增加繁殖分数,扩大优良类型或单株的繁殖数量,为大面积造林提供更多的种苗。为此,我们探索,用组织培养法诱导银木离体茎段成苗的可能性,及基本条件和培养的基本过程,已得到完整植株。现将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3.
生物工程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并立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则处于包括生物工程学在内的生命科学的中心地位。这是因为基因工程(即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工程)所发展的新技术,可以绕过远缘杂交的困难,利用无性的操作技术,使微生物、植物、动物等能够实现基因重组,各大系统间进行遗传交流,以便迅速地和定向地获得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命类型。将为解决农业、工业、医学等部门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银杏和湿地松花粉、花药及茎尖组织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了银杏、湿地松的花粉、花药和茎尖组织为材料进行了氨基酸的测定、试图了解花粉、花药和茎尖组织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以及这种存在状态与其生理功能,代谢活性和内源激素的产生是否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用本校校园和林场内所栽植的银杏和湿地松花粉、花药和茎尖组织。 (二)方法 1.材料的前处理:花粉,将成花的枝条采回后在实验室中进行水培。开花后,把花粉粒进行收集,待进一步处理;花药,将花粉细胞为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取下后,在小烧杯内装入蒸馏水,然后用注射器内管轻压花药挤出花粉,将上述液体过筛,即得去掉花粉的花  相似文献   
5.
对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uus(Thunb)D·Don)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初步观察。观察结果:取材于四川灌县的罗汉松2n=28=10m+18sm,其中第2、4、7、9对染色体含随体。染色体长度变化在2.2—8.2微米之间,相对长度的变动范围是2.9—11.0%;染色体蝉旋化指数(L~e)为3.79,远远大于1,说明罗汉松染色体核型是高度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6.
用MS培养配方为基本培养基,附加KT、6-BA、2。4-D、NAA及IBA等5种植物激素按不同水平与组合方式,以凤尾丝兰离体子房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在培养过程中各分比阶段的激素效应。结果表明:脱分化,再分化及生根诱导各阶段,细胞激动素与生长素的种类、性质、绝对浓度及配合比例至关重要。KT3~5mg/L+2.4-D0.1~0.2mg/L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但以KT4mg/L+2.4-D0.1mg/L效  相似文献   
7.
银木,俗称大叶香樟,是樟科的一种重要经济树种。其种子来源缺乏,不易无性繁殖。如果采用组织培养,以增加繁殖系数,则可扩大优良类型或单株的繁殖数量,为大面积造林提供更多的材料。为此,我们探索了用组织培养法诱导银木离体基段成苗的可能性,已得到完整植株。现将材料整理于后。一、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愈创木酚法对凤尾丝兰子房及其离体培养过程中几个主要分化阶段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发现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凤尾丝兰子房离体培养过程中出现明显而又有规律的变化.对这种变化.我们认为是由于植物激素的作用,导致基因活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云杉天然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四川西部高山林区云杉天然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按“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均具较高的精度。文中还研究了不同自然分布区和不同林型对于云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的林分中产量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分平均总生物量为285.906吨/公顷;净生产量为6284公斤/公顷·年林分中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平均比例是:74.4%∶4%∶11.6%和10%。乔木层生物量为212.773吨/公顷、净生产量是4676公斤/公顷·年。乔木层各器官(干、皮、技、叶、根)生物量的比例是:54.9%∶5.2%∶12.5%∶7.1%∶20.3%。发现云杉林分的生产力在针叶树种中是比较高的。另外云杉在高山峡谷区比在丘状高原区其生产力要高出77.1%,可达6536公斤/公顷·年。调查的云杉四种林型中,生产力最高的是灌木—云杉和箭竹—云杉林型,其净生产量可达6422和9246公斤/公顷·年,其次是禾草—云杉林型,为5975公斤/公顷·年,最差的是苔藓—云杉林型,只有3095公斤/公顷·年。林分密度对林木的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林分内各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方法对中华猕猴桃雌、雄株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在同工酶谱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雌株比雄株酶带多,酶带深、酶活强。雌、雄株都有其各自的特征酶谱。本文结果进一步支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性生理、生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