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查阅棕榈科植物相关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归纳了中国棕榈科植物资源与引种、园林建设以及在医药、生活等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通过构建“1+2”维度分析框架后发现,棕榈科植物应用研究进展呈现为总体波动上升状态,并归纳了中国棕榈科植物在温带边缘地区引种栽培情况.最后提出了目前棕榈科植物利用方面的存在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旨在对中国棕榈科植物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点滨海城市,其被台风影响频率较高。基于对深圳前海前湾片区园林树木应用现状与生长状况的实地调研,从生态价值、养护管理和美学价值3个方面构建深圳滨海地区园林树木景观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前湾片区被台风“山竹”袭击后的71种园林树木进行一年后的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园林树木的评价结果为“优”“良”“中”等级的分别有23种、26种、22种,整体恢复良好,景观呈现效果佳,得益于植物本身抗风能力强和后期养护管理措施及时合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深圳前海以大湾区特色积极推进环境和绿化双提升并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通过实地调查前海片区12条主次道路绿地中的95处花境并拍照记录,归纳总结前海道路绿地花境景观中的植物种类、观赏特性和生长适应性,并对其花境景观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前海道路绿地花境植物共计102种,隶属38科74属,其中草本植物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植物主题园的景观营造,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罗汉松园为例,通过对罗汉松Podocarpus spp.主要造景植物和园林应用的认识,结合"中国写意山水画"景观特点和审美理论,打造入口迎宾区、松溪别院区、明月山溪区、山谷俯涧区、白玉坡景区和次生林带区6大景观分区,并针对各分区的景观布局、植株选择与配置及其植物文化塑造等方面特点,总结罗汉松园在罗汉松造景树整形特征、突出主景罗汉松的配置手法和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园形式表达方面的营造技法。  相似文献   
5.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对深圳前湾片区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此次台风中园林树木的折损情况及其抗风能力,选择了13条代表性道路和5个公园的园林树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园林树木进行风害折损情况和抗风性形态学特征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出抗风Ⅰ、Ⅱ、Ⅲ级的园林树木分别有15种、15种和7种;(2)树木抗风性形态学指标的评价结果与田间风害情况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预测园林树木抗风性;(3)园林树木风害受损的内在因素主要是不同树种抗风能力不同和树木叶幕层与根系部分发展不平衡。最后提出降低园林树木风害损失的对策,旨在为深圳滨海地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深圳市2021年新建的29个公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建公园中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达 345 种,隶属于91 科 251 属。其中,应用频度最高的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分别为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与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与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翠芦莉Ruellia simplex和非洲凌霄Podranea ricasoliana。对公园中山石、水体、建筑、园路和广场5种景观空间中的典型植物群落配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植物配置与应用的特点。与已有深圳市优秀成熟公园的植物群落相比,新建公园的观花率上升,植物种类与色彩增加,绿化管养趋于精细化、园艺技术提升等,但存在“重观赏效果,轻功能考量”的问题。最后提出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议,如增加林荫树和乡土植物,注重场所化和人性化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前湾片区5个公园中的50种园林树木为调查研究对象,选取6个风害受损特征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园林树木进行风灾后抗风性的调研分析与评价。结果发现,园林树木风害受损率与树高、冠高、冠幅、根系状况、抗弯强度和支撑条件均呈极显著相关性,与顺纹抗压强度和病虫害情况呈显著相关性;新建项目中,抗风表型良好的园林树木多为小乔木,而抗风表现较差的多为存在树木“头重脚轻”现象的树木。最后,总结降低园林树木台风损害的对策和树木配置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古树后备资源保护是目前创建国家级、省级园林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生态保护和环境美化有极其重要意义. 通过汕尾市城区实地调研,分析了现有古树后备资源的组成结构、形态特征、重要值与空间分布等. 结果显示,古树后备资源共97株(隶属10科12属13种),均为广东乡土树种,且桑科(Moraceae)为优势科,其中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 F.)为优势种,占古树后备资源的80.41%. 空间分布上,后备资源主要集中于115.34~115.37°E与22.79~22.80°N交叉处,数量和种数在经纬度上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 基于调查分析结果认为,后备资源应当着重保护和扩大基数偏低的树种,同时平衡发展各区域后备资源数量,以缓解古树除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