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寄生性天敌昆虫热激蛋白HSPs的功能,为探讨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小分子热激蛋白对农药与紫外胁迫下的抗逆性作用提供基础。【方法】克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一个小热激蛋白基因Ccshsp12.2,对其从系统发育、核苷酸替换速率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研究其经紫外照射及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灭幼脲和高效氯氰菊酯4种农药处理后,Ccshsp12.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获得了含有完整编码区的Ccshsp12.2基因序列,编码20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1 kDa;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等寄生性类群与麦茎蜂等自由生活类群聚成2个分支。选取的9条基因平均Ka/Ks(即dN/dS)值为0.906 556,主要接受负选择压力。寄生性昆虫的平均密码子选择偏好性指数为0.344,自由生活昆虫的平均密码子选择偏好性指数为0.353。RT-qPCR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经农药和紫外线的处理后,白蛾周氏啮小蜂Ccshsp12.2表达量均有所上调,达3.36~6.17倍。【结论】通过分子进化分析,发现不同生活方式的昆虫其热激蛋白所受的进化压力有显著差别;紫外照射及阿维菌素等4种农药均能显著诱导Ccshsp12.2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结果将为白蛾周氏啮小蜂HSPs的抗逆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子对接技术在昆虫化学感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对接是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预测配体和受体的结构模型,模拟出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结合自由能来判断结合强度的一种技术。分子对接包括蛋白质和小分子的前期准备,识别结合位点,搜索配体化合物的构象,评估对接结果四部分。昆虫的化学感受途径主要通过化感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结合,实现对化学信息素的接收。分子对接可以精确模拟昆虫化感蛋白和信息化合物的结构以及二者的结合形式,可作为研究昆虫化学感受途径的有效技术手段,从而有利于研究开发昆虫抑制剂,用于农林病虫害的防治。本文综述了分子对接技术在昆虫化学感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分子对接的相关软件,举例说明了分子对接的过程,可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对长小蠹是一种已在我国海南建立种群的外来有害生物,预测其在中国的潜在入侵分布区,可为阻断其传播和早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平台,对中对长小蠹在我国入境口岸的截获记录进行检索和统计。根据中对长小蠹现有分布记录,选取2组(5个环境变量和9个环境变量)相关性的气候变量,将中对长小蠹的本土生态空间与中国的生态空间进行对比,测试其在我国入侵过程中生态位保守性,然后基于2组环境变量在本土中美洲地区分别构建生态位模型,将其转移至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检测模型,并预测其在我国的适宜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区。【结果】我国中对长小蠹的截获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口岸,从木制品进口中截获。生态空间比对发现中对长小蠹在我国与其本土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具有较大的重叠,其在我国的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是保守的,然而与本土空间相比,我国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存在较大的生态位空缺,表明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潜在入侵风险较大。在生态位模型预测中,与基于9个环境变量模型的预测相比较,基于5个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较为保守,基于2组变量的模型结果均显示中对长小蠹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中部、非洲中部、澳洲北部和亚洲中部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在海南、台湾、广东等地,此外云南和广西南部等地的适生性亦较高。【结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海南、台湾、广东等大部分地区存在入侵风险。本次预测结果与当前分布范围一致,这些潜在分布区多聚集在沿海地区,贸易活动频繁,有利于该害虫在入侵地建立种群并扩散;这些高风险地区应开展预警与监测,防止其从海南向大陆扩张或二次入侵。综合潜在分布分析和截获记录统计,我国广东珠江三角地区入侵风险最高,需要密切监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稻飞虱的2种重要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和中华淡翅盲蝽Tytthus chinensis在中国的适宜生态空间,根据二者已有的分布记录,通过选取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气候变量,对2种盲蝽的生态空间进行了对比;并通过界定合适的模型构建区域,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选取最优模型,在默认参数和校正优化参数下分别构建MaxEnt模型,对其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种盲蝽在我国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具有较大的重叠,基于默认和优化参数的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差别较大,其中基于默认参数的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较为保守,而基于优化参数后的MaxEnt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中华淡翅盲蝽与黑肩绿盲蝽在我国的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二者在我国中部及东南部有较大的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区重叠,包括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其中黑肩绿盲蝽在我国华北和西北部亦有较高的适生性。  相似文献   
6.
红缘天牛为四合木的重要蛀干害虫,选取四合木的14种挥发成分,以单一组分对红缘天牛成虫进行触角电位法(EAG)和嗅觉行为测定。结果表明:红缘天牛对十二醛、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乙酸乙酯、癸醛5种单一化合物的EAG相对反应值在浓度为1%时最大;对正己醛、庚醛2种单一化合物的EAG相对反应值在浓度为0.1%时最大;对正辛醛、肉桂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L-薄荷醇、左旋樟脑、十四胺7种单一化合物的EAG相对反应值在浓度为0.01%时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