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吐鲁番地区杏树小蠹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吐鲁番地区杏树小蠹虫的空间格局,给种群动态监测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对吐鲁番地区杏园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树段解剖,鉴定种类;选择4 个不同树龄杏园进行抽样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检测、回归分析及聚集均数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该地区杏树小蠹虫种类为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皱小蠹(S. rugulosus)、枝小蠹属(Ernoporus sp.)以及小蠹属(S. sp.)。其中多毛小蠹为优势种群,其次是皱小蠹,这2 种小蠹分布于主干、主枝、侧枝;枝小蠹属多见于较细侧枝和副侧枝;而小蠹属分布于主枝和侧枝。(2)5 种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证明,杏树小蠹虫成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种群,其聚集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即聚集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3)当种群密度较小时,种群聚集是由自身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当种群密度较大时,环境才是造成种群聚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酸对含钾矿物释钾作用的影响,采用振荡平衡培养法在施加含钾矿物的前提下,测定10种有机酸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 mg/L时对含钾矿物的解钾量,选取其中效果较好的5种有机酸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浓度组合。可溶性钾含量采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并用SPSS对数据进行整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种有机酸振荡培养144 h后,其中大部分有机酸在0.3、0.4、0.5 mg/L时达到最佳解钾效果,但乙酸、乳酸在0.2 mg/L时解钾能力最强,表现出可溶性钾含量并不完全是随着浓度的增高而提升,不同有机酸都有其最适浓度,若过量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释钾能力表现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丙酮酸乙酸,处理11的混合酸组合解钾效果最优,即0.10 mg/L草酸、0.10 mg/L酒石酸、0.05 mg/L乙酸、0.15 mg/L柠檬酸。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高效解钾菌对含钾矿物的解钾效果及其与有机酸的相关性,以探究解钾菌解钾作用机制。采用摇瓶实验,将经过筛选出的4株解钾菌K3、K7、K11、K24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然后测定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含量、速效钾含量及pH值。利用通径分析法,研究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乙酸、柠檬酸5种有机酸对解钾效果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4株解钾菌发酵液中的速效钾含量比对照(CK)增加了674.88%,且速效钾的含量与有机酸的含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故5种有机酸均对速效钾的含量变化有影响,其中丙酮酸对钾长石溶解的直接作用影响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1.689,酒石酸对速效钾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其间接通径系数为0.205。有机酸与含钾矿物解钾量呈正相关关系,速效钾的含量随着有机酸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