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退化森林修复途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的森林退化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引发了世界各国专家和学者们研究兴趣,使其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针对不同退化程度、退化类型的退化森林所应采取的修复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森林重建、森林更新、森林修补、森林改建、森林改良、综合修复等6种退化森林修复途径,以期为今后退化森林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耕年限稻田土壤水分渗漏与保持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江汉平原连续水耕年限大于100年(老稻田)和由旱耕改为水耕17年(新稻田)的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剖面基本理化性质和水力学参数,揭示了2种稻田土壤水分渗漏和保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新稻田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Ks)为32.05cm/d,显著高于老稻田(17.91cm/d)。新、老稻田土壤Ks均表现为耕作层底土层犁底层,新稻田耕作层Ks分别为犁底层和底土层的6.3倍和5.7倍,老稻田耕作层Ks分别是犁底层和底土层的6.9倍和4.0倍。(2)老稻田土壤持水能力高于新稻田,同一剖面不同土层持水能力表现为耕犁底层底土层耕作层。0.03mm当量孔径的孔隙比例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新稻田各层土壤比例大于老稻田。(3)新、老稻田最大有效水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老稻田各土层(32.25%~46.59%)均高于新稻田(26.99%~36.74%)。老稻田平均总库容(135.8mm)大于新稻田(124.4mm),新稻田滞洪库容(11.21~38.74mm)大于老稻田(8.1~60.74mm)。旱耕改水耕加重了水资源的消耗,增加了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比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退化的涵义、评价指标、类型划分等内容,基于与区域相比更小的微观尺度提出了森林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森林结构、生态功能、系统稳定性等3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和群落结构、林层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自然度、森林生产力、天然更新、森林健康、龄组等10个二级指标;以及森林退化类型:包括森林群落完全丧失型、森林群落基本丧失型、森林群落残次型3种类型,其中森林群落残次型又可细分为林相残破型、林相老化型、林分衰退型、结构简单型、自然灾害型等5种小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某客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对该车架进行静力学分析。结合ANSYS提供的优化方法,进行车架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基于VB和APDL开发相应可视化软件,可方便快捷地对车架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内蒙古乌审旗毛乌素生物热电厂利用生物质原料发电的调研结果,阐述了林木生物质能源发电的现状,对林木生物质能源发电的可行性、发展优势和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利用和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发电,解决沙漠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水分运动与保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田埂对稻田水分渗漏的影响,以江汉平原典型稻田—田埂过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水力学参数测定和田间染色示踪等方法量化了过渡区各位点(田内、田埂和灌溉沟)土壤剖面导水与持水性能差异,并揭示了该区域的水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位点的土壤饱和导水率(Ks)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上层(-20—35cm)高于中、下层(35—65cm),剖面导水性能表现为田埂灌溉沟田内,田埂平均Ks分别是灌溉沟和田内的1.6倍和16.0倍;(2)同一吸力值下不同位点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田内含水量最高,灌溉沟其次,田埂最低,在持水性能上表现为田内灌溉沟田埂;(3)田埂土壤受动物活动和根系生长影响剧烈,导致其大孔隙(当量孔径0.3mm)含量整体上高于田内,在染色特征上表现为田埂中、下层土壤染色面积显著高于田内。由于稻田-田埂过渡区不同位点土壤的导水和持水能力差异显著,稻田水分不仅可以在田内发生垂直渗漏,还可以通过田埂区域垂直入渗和跨田埂侧流两种方式快速流失,进而加速了稻田水分的散失。  相似文献   
7.
现有关于盆栽控水模拟土壤干旱条件的试验中多采用含水率作为水分胁迫阈值,然而由于基质配比不同导致含水率相同的基质的水分状况也不尽相同,这导致各研究间结果难以对比和参考。为快速获取盆栽基质水分特征曲线,建立基质水分特征曲线预测模型。该研究以盆栽控水试验常用的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为基质材料,测定了不同配比基质的水分特征曲线,通过不同方法(多元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基质水分特征曲线的预测精度高于多元回归;相较于人工神经网络,多元回归模型的稳定性更高。综合考虑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多元回归模型是预测作物盆栽基质水分特征曲线的最佳模型。该模型为基质水分特征曲线快速获取以及相关作物干旱胁迫研究间的对比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