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但以前人们没有足够认识,只有在水土保持及薪炭林方面加以利用,可以说它至今几乎是处于野生状态。沙棘属共有四个种,我国全都有分布,且现有野生资源极其丰富。近两年来,沙棘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目,但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我国宝贵的沙棘资源,这一资源的特性、特点等都待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此,我们于1985年5月至6月,对华北、西北有代表性的、沙棘资源比较丰富的山西西部高原区,即吕梁山区及管涔山区进行了考察。一、山西西部高原区野生沙棘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进行了不同栽培地区几个不同品种油橄榄花芽形态分化及其与气候条件和新梢生长关系的探讨。研究认为,油橄榄花芽分化具有高度的时间集中性;温度是影响花芽分化的主导气候因素,花芽分化起始的界限温度为旬平均7—9℃,最适温度为10—15℃,并推断油橄榄花芽生理分化依赖于冬季一定程度的低温积累;不同年度及地区花芽分化在时间上的变化集中反映了温度变化这一本质;油橄榄花芽分化与新梢生长在时间上的顺序关系是树体内部营养物质调节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建国后创立发展、停滞不前、恢复加速、巩固提高等4个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总结了50多年来新中国作物栽培学3大主要社会贡献和3个主要自身建设成就,分析了目前存在的10个现实问题,该科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许多问题,仍需要作物栽培科学解决,其他科学无法取代,因而作物栽培工作者任重道远,作物栽培科学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目前使用的神经毒剂杀虫剂,通常以神经膜上的钠通道、乙酰胆碱酯酶或者神经递质受体作为靶标位点,如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及烟碱类杀虫剂.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杀虫剂,昆虫往往会对其产生抗药性.对付害虫抗性的最棘手问题是因某个作用靶标部位对某种杀虫剂不敏感而产生抗性后,对以前即使没有使用过的同类杀虫剂也会产生抗性,即产生交互抗性(cross resistance).因此,寻找具有不同杀虫机理的新农药是控制抗性害虫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长调节剂与板栗生长、成花及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生长调节剂对板栗处理的结果表明,BA 1 000 ppm促进了结蓬量、出实率及单株产量而抑制了新梢的粗生长和叶片扩大;青霉素150 ppm和自配的稀土制剂RS 300 ppm都能增加出实率,前者能明显促进雌性成花并对抑制新梢伸长生长有一定作用,后者则加速了新梢的粗生长;自配的生长调节剂MN 500 ppm在雌性成花、结蓬量、出实率和单株产量四个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无其它方面的不良影响;PP_(333) 500 ppm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结实率并减缓新梢伸长生长,同时也抑制了叶片扩大;GA_3200 ppm尽管能增加结实率,但主要表现为加速新梢伸长生长,减少结蓬量,抑制雌性成花,降低雌雄比例,显示出雄性化趋势。对内源激素的分析结果也表明,较高浓度的GA_3更利于雄花分化及发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建国后创立发展、停滞不前、恢复加速、巩固提高等4个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总结了50多年来新中国作物栽培学3大主要社会贡献和3个主要自身建设成就,分析了目前存在的10个现实问题,该科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许多问题,仍需要作物栽培科学解决,其他科学无法取代,因而作物栽培工作者任重道远,作物栽培科学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沙棘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8.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我国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利用前景的野生植物资源,目前对其果实的经济开发研究广为注目。但是现行的剪取果枝的采果方式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效率很低,而且带有掠夺的性质。其结果将导致资源的严重毁灭,既影响长远的经济收益,又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本研究试图通过化学处理措施对果实脱落影响的试验,为改进沙棘果实采收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施肥、水分、收获期等栽培因子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播期F1=9.72>R0.01=4.8、密度F2=5.67>F0.01=4.8,二者均呈极显著性,且F1>F2,播期和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且播期因子作用大于密度因子;施肥F3=4.26>F0.05=3.0,水分F4=3.11>F0.05=3.0,二者均呈显著性,施肥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较大影响,但没有播期和密度因子影响作用大,且施肥大于水分作用;收获期F5=3.27<F0.05=4.5,即收获期对产量影响不大. 该研究还从叶面积指数、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验证了栽培因子对大豆产量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古县,对沙棘13个种源的早实丰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后第3年和第4年,沙棘不同种源的结果特性表现出差异显著。应用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涿鹿、西吉、蔚县、古县为沙棘早实丰产优势种源。该试验在古县条件下为营造沙棘果用林在种源选择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