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特征,构建各树种单株及不同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模型,以提高其生物量估算准确性。【方法】以位于广州市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以该地区森林历史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树种组成,选取黧蒴、中华锥、千年桐和华润楠4个常见树种,采用收获法测定各树种不同组分生物量,构建各树种单株及各组分的生物量模型,并探讨树高(H)和木材密度(ρ)作为第二自变量以不同形式加入模型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4个树种树叶生物量占比为5.34%~7.28%,华润楠显著低于黧蒴(P<0.05); 4个树种树枝生物量占比为16.82%~24.20%,华润楠显著低于中华锥和黧蒴(P<0.05); 4个树种树干生物量占比为47.22%~58.05%,中华锥显著低于其他3个树种(P<0.05); 4个树种树根生物量占比为14.25%~22.25%,黧蒴和千年桐显著低于中华锥和华润楠(P<0.05);随着胸径增大,千年桐和华润楠的树叶生物量占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4个树种的树枝生物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树干生物...  相似文献   
2.
文章测量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4个品系树高、地径、冠幅、高径比和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比较了不同品系苗木在造林2 a后的存活与生长表现.结果表明,GLS-1和YL-061的保存率较高,依次为GLS-4和YL-020;杉木苗品系之间的生长表现、光合能力与保存率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GLS-1苗木生长最好,YL-061次之,YL-020和GLS-4生长相近且低于前两个品系;各品系之间的高径比没有显著差异.造林2 a的初步结果表明,GLS-1和YL-061可以作为附近区域杉木人工林造林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周期性水淹结束后,消落带植物积极恢复生长的能力有利于其生存和定居,因此,探究影响植物恢复生长的关键生理生态机制对于消落带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采样、对比测定的手段,研究了生长于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狗牙根和牛鞭草根系在冬季水淹结束后清除活性氧(ROS)的关键酶活力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历水淹的植物恢复初期发生明显氧化胁迫,超氧化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均维持了水淹诱导增加的活力水平。两个物种的过氧化氢酶(CAT)在水淹中活力均较低;出露之后后狗牙根CAT趋向于对照水平,牛鞭草CAT活力迅速上升但未到显著水平。水淹结束后24 d各个酶活力均回复到对照水平,表明氧化胁迫已基本消失。消落带位点植物不同酶活力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植株维持ROS代谢内稳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加剧,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不平衡。青海省扎曲流域,具有国家级的生态地位优势,直接关乎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危、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实力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扎曲流经玉树州囊谦县,以囊谦县为研究区,运用遥感手段,对研究区2001~2011年的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陆地植被生态系统11年(2001~2011年)来保持着持续的稳定状态,但是这种稳定却容易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而发生剧烈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以树高、胸径和冠幅为监测指标,对广西沙塘林场桉树高产试验示范林基地中3个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人工林样地进行了13次连续调查,利用该区域前人已建立的桉树二元材积公式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估算不同时期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分析巨尾桉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的林木生长特性、生物量组成和分配格局,探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及各器官生物量生长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巨尾桉生长具有明显的月、季和年变化规律,雨季生长快,旱季生长慢,1~3年生长迅速,4年后生长开始变缓;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的月增长动态趋势相同,月增长快速期为4—9月(9月达最高值);冠幅在种植后第2年的9月达到最大值(3.47 m),第2年年底时出现负增长,第4年趋于稳定;2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7.56 m/a,5.30 cm/a)、平均年生长量(6.63 m/a,4.80 cm/a)达最大值;3年生时,林分蓄积量的年平均和连年生长量(45.60、71.44 m~3·hm~(-2)·a~(-1))、乔木层生物量的年平均和连年生长量(30.42、48.23 t·hm~(-2)·a~(-1))达最大值。不同生长阶段巨尾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规律显示,随着林龄的增加,叶、枝、根的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明显减少,而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增加。1~5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分别为6.6、65.4、136.8、182.3和201.9 m~3/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70、43.03、91.27、117.66和135.41 t/hm~2;与其他地点不同林龄阶段林分的比较发现,本试验地的桉树林分生长较快,蓄积量和生物量也比其他区域高。该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开展巨尾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和林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粗木质残体(CWD)呼吸释放CO_2速率(R_(CWD))的年季节动态特征与温度及元素含量的关系,为CWD呼吸的碳通量计算和碳库模型建立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Li-Cor 8100)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石栎(Lithocarpus glaber(Thunb.) Nakai)的CWD进行连续1年的呼吸测定,同时测定CWD初始元素含量,分析温度及元素含量对R_(CWD)年季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R_(CWD)的动态特征与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格局;在所测定的温度范围(14. 5~28. 5℃)内,R_(CWD)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 0. 01),温度驱动着R_(CWD)动态变化的64. 0%86. 2%,温度可预测马尾松R_(CWD)的64. 0%75. 6%,可预测石栎R_(CWD)的69. 3%86. 2%,马尾松的R_(CWD)总体小于石栎的;马尾松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值(3. 05)显著低于石栎的Q10值(5. 05)。针叶树种马尾松CWD的初始C含量显著高于阔叶树种石栎,而初始N、P含量显著低于石栎; R_(CWD)与初始C含量、C/N和C/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是0. 383、0. 590和0. 546,与初始N含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2为0. 416,与初始P含量和N/P正相关但不显著,初始元素含量可以解释R_(CWD)变化的38. 3%59. 0%。[结论]温度和初始元素含量对R_(CWD)均有较好的解释作用,温度和初始C/N能解释R_(CWD)变化的50%以上,温度和初始元素含量显著影响CWD的呼吸或分解的整个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虽然国内外已开展大量关于克隆整合影响植物抗逆生理的研究,但迄今未见克隆整合是否会影响逆境下不同分株清除活性氧过程的报道.以河岸带适生克隆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为例,研究克隆植物的抗氧化生理响应,检测了狗牙根在先端淹水/不淹水、先端与基端匍匐茎连接/切断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的根部主要抗氧化酶:超氧化岐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力以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淹水环境中狗牙根先端的生物量和根部SOD酶活力在匍匐茎连接处理下显著高于切断处理组,同一处理的生物量以及根部APX、CAT酶活力总体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趋势;与受淹先端连接的基端分株根部抗氧化酶活力均低于切断处理组,且SOD和CAT受连接处理影响显著;淹水和切断处理显著降低先端分株的生物量,但对基端和克隆片段影响不明显.这表明淹水胁迫下克隆整合提高了其根部活性氧清除能力,显著改善了先端分株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流溪河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1.5 a后林下植物的组成、相似性、重要值和多样性,研究多年生草本植物鳞籽莎对间伐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6个小样方共记录林下植物102种,隶属51科,84属。间伐总体上增加了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对灌木层(含乔木幼苗和幼树)的影响较明显。与非鳞籽莎样地相比,鳞籽莎样地的林下植物物种数量较少,并且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间伐对其物种数量的增加值不如非鳞籽莎样地显著;且间伐对非鳞籽莎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强效果较鳞籽莎样地显著。从而表明间伐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但是间伐对鳞籽莎样地林下植物影响效果较非鳞籽莎样地差,鳞籽莎的大量存在显著削弱了间伐对林下植物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9.
掌握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5个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6 a生和7 a生林分生长变化,以期为丘陵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个树种间16 a生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造林后7年内的生长表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在8~16 a生长速度下降明显;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等则生长较快。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树种分为三类,南酸枣、荷木、黧蒴、火力楠、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属于速生树种,樟树Camphora officinarum、青冈Quercus glauc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海南红豆Ormosia...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光皮树的引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1个种源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浸提法测定叶绿素含量,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净光合速率,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使用PAM-2500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不同种源的光合特性,确定其光合能力的差异。【结果】YG8023和JX17种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源。JX2的F0(最小荧光)、Fm(最大荧光)和Fv(可变荧光)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各种源的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值为0.729~0.779,YG8040的PQ(光化学猝灭)和ETR(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值显著高于其他种源。Fv/Fm与NPQ(非光化学猝灭)呈显著负相关;ETR与PQ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JX17光响应曲线的α(初始斜率)值最高,JX3的LCP(光补偿点)最高,YG8023的R...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