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防治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从核桃叶、茎、根等组织中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分别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与胶孢炭疽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和田间致病性检测,筛选得到一株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Chen-P20。经分子学和形态学鉴定为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研究表明:平板对峙培养条件下Trichoderma sp. Chen-P20菌丝对胶孢炭疽菌抑制率为83.3%,其孢子悬浮液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率为84.7%。Trichoderma sp. Chen-P20在核桃叶、茎和幼苗植物体内拮抗活性显著,对胶孢炭疽菌的防治率分别为62.6%、55.6%和66.8%。Trichoderma sp. Chen-P20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甘氨酸,最适环境条件为25℃,持续光照,pH在5~6之间。  相似文献   
2.
桑树是蚕桑生产的基础,生长过程常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菌微生物的侵害,轻则损害桑树器官,导致树势减弱,单株产叶量降低;重则威胁桑树和生长,甚至死亡,蚕桑生产遭受创伤,因此桑树病虫为害制约产业持续发展因素之一.本文对碧安乡桑树病虫害发生的因素及预防对策作一些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抓好农业科技培训 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着前未有的大好形势,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重要条件,是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给农业技术广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面临一次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桑树是蚕桑生产的基础,生长过程常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菌微生物的侵害,轻则损害桑树器官,导致树势减弱,单株产叶量降低;重则威胁桑树和生长,甚至死亡,蚕桑生产遭受创伤,因此桑树病虫为害制约产业持续发展因素之一。本文对碧安乡桑树病虫害发生的因素及预防对策作一些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着前未有的大好形势,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重要条件,是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给农业技术广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面临一次严竣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能反映出自然地物格局变化。通过分析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更情况,以揭示植被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利用2006、2010和2015年Landsat卫星的TM和OLI_TRIS数据,对植被覆盖区和非植被覆盖区的多种地物进行信息解译,从而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探讨各类地物的转移情况,计算植被覆盖区地物的重心偏移状态。【结果】(1)2006-2010年综合动态度明显高于2010-2015年,植被覆盖区的面积有显著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动态度为5.5%,林地动态度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2)耕地与林地的相互转化很显著,耕地向非植被覆盖区的转移非常微弱,非植被覆盖区的总面积在十年间有所减少,但是林地向非植被区地物类型的转移程度略有所增加;(3)耕地的重心于2006-2010年向东南方向迁移,且偏移距离高达19.32km,林地重心的偏移逐步增加,2010-2015年林地的重心偏移最为显著,偏移距离高达15.45 km。【结论】植被覆盖区地物类型在分布上有较大程度的变化,林地逐年增加,耕地的重心偏移程度先强后弱,林地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