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6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类侵蚀营力损伤下小叶锦鸡儿直根自修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干旱矿区常见植物小叶锦鸡儿为试材,采用离体条件下,对1.5~3.5mm根径范围直根施加瞬时损伤拉力(70%的极限拉力)或瞬时损伤折力(70%的极限折力),待其自修复5个月后,研究拉力、折力损伤对小叶锦鸡儿生物和力学自修复特征的影响,以期探究拉力、折力损伤对植物根系持续固土效能。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直根受损自修复后存活率高于65%、根径增长率高于18%;修复前后极限抗拉强度差异:平行对照(42.29±4.81)MPa受拉自修复5个月后(33.64±3.30)MPa受损前(28.57±3.03)MPa;抗折强度差异:平行对照(48.72±2.26)MPa受折自修复5个月后(44.37±2.36)MPa受损前(37.60±5.96)MPa;两类损伤力相比:拉力损伤对直根生长限制效应显著,存活率、增长率均较低,且抗折强度均显著高于抗拉强度,说明小叶锦鸡儿根系持续承受土体沉降能力强于抵抗大风拉拔能力;较细直根(径级1.5~2.4mm)受损自修复后的存活率是较粗直根(径级2.5~3.5mm)的0.99倍,根径增长率是较粗直根的1.32倍,强度下降率是较粗直根的0.81倍,较细直根自修复后生长状况和力学特性均优于较粗直根。  相似文献   
2.
广西产区柑橘叶片大中量元素营养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广西产区柑橘树体大中量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为广西柑橘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调查分析了广西15个市区县207个柑橘园6月龄春梢营养枝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广西柑橘叶片N、P、K、Ca、Mg和S含量分别为:(29.70±2.75)、(1.25±0.14)、(14.87±5.49)、(33.47±8.44)、(2.52±0.72)和(3.03±0.62)g·kg~(-1)。其中,N和K元素含量不足与超量并存,处于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果园比例分别为13.53%和30.43%,而处于高量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1%和27.05%;P、Ca和Mg元素主要存在含量不足问题,其在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67.63%,63.77%和51.21%,而在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比例为32.37%,35.75%和48.79%;产区绝大部分地区S元素含量正常,处于适量水平的比例为92.75%。【结论】广西柑橘树体N、P、K、Ca和Mg元素营养明显失衡,生产上应合理施用N、K肥,适量补充P肥,重视补充Ca和Mg肥,确保树体正常生长,以促进广西柑橘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多胺对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性状及旗叶生理的缓解效应,以耐热品种新春6号和热敏感品种新春31号为材料,通过田间人工模拟高温条件,测定分析了花后高温胁迫下外源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喷施后小麦产量性状、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旗叶表面温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新春6号和新春31号的穗粒数分别降低18%和26%,穗粒重分别减少25%和32%,理论产量分别下降29%和37%,且与正常温度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高温胁迫下外源Spm和Spd喷施能提高小麦旗叶P_n、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WC)以及灌浆后期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降低旗叶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和旗叶表面温度。综合来看,外源Spm缓解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伤害的效果优于Spd,其调控作用与叶片P_n、WC和气孔开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云南玉溪柑橘园土壤养分状况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南盘江低热河谷区、华宁山地丘陵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丘陵区4个柑橘生态区,选取一个月内未施肥的101个代表性柑橘园采集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柑橘园土壤pH变幅在3.98~8.07,52.48%的土壤p H基本适宜柑橘生长,14.85%的土壤pH适宜柑橘生长;土壤有机质匮乏,59.40%的土壤低于15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钾、钙、镁、铁、锰、锌、铜、硼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64、53.95、273.15、3240.37、233.39、23.21、43.82、5.67、2.89、0.50mg/kg。总体上,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硼含量不足(低量和缺乏),比例分别为78.22%和66.34%;有效钾、钙、锰和铜含量以超标(高量和过量)居多,比例分别为64.36%、51.48%、56.44%和83.17%;有效磷、铁、锌含量以丰富(适宜、高量和过量)为主,比例分别为67.31%、75.24%和88.12%;有效镁不足、适宜和超标的果园各占约1/3。在土壤养分状况的区域特征方面,华宁优于新平,新平优于元江。土壤pH与有效钙、镁含量的正相关性极显著,与有效锰、铜含量的负相关性极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大部分养分含量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云南玉溪柑橘园生产上应注意调节土壤pH,增施有机肥和氮、硼肥,适度少施钾、磷肥,注意钙、锰和铜肥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柑橘高接换种后中间砧不同抑萌和除萌处理的效果和成本,以及对嫁接芽树冠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卡里佐’枳橙砧‘塔罗科’血橙高接换种为‘龙回红’脐橙后,对暴露枝干(中间砧)分别用防草布包裹、石硫涂白剂和新型复合涂料涂刷以防止中间砧萌蘖和高温日灼,对发生的萌蘖采用不同的除萌方法(刀削芽眼、掐断嫩芽留带叶芽桩、抹芽、抹芽后涂NAA)处理,调查统计萌蘖量、日灼、嫁接芽生长和树冠形成情况,并对其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各抑萌处理都有效延缓了萌蘖时间,萌蘖量随时间推移而下降;防草布、石硫涂白剂和复合涂料抑萌处理的中间砧萌蘖总数分别比对照减少83.7%、24.9%和42.1%;与对照相比,3个抑萌处理均显著促进了高接的‘龙回红’脐橙第1次新梢生长,但对第2次和第3次新梢生长无显著影响,防草布处理则显著削弱了第4次新梢的生长;防草布、石硫涂白剂、复合涂料和对照中间砧日灼斑平均发生数量分别为4.7、1.4、0.8、2.6个,25%对照的中间砧出现树皮坏死感染现象;抑萌处理以防草布成本最高,复合涂料和石硫涂白剂次之。除萌处理方面,刀削芽眼和抹芽后涂NAA处理均能有效抑制原芽眼再次萌发,原芽眼再萌率分别为13.0%和23.4%,而留带叶芽桩和抹芽处理则分别为69.3%和77.2%;第1次除萌后各除萌处理的后续总萌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抹芽295.8%、留带叶芽桩224.6%、刀削122.0%、抹芽涂NAA99.5%。留带叶芽桩处理的除萌成本最高,刀削芽眼最低。【结论】复合涂料处理中间砧的防萌蘖、防日灼和对树冠形成的综合效果最好且成本低,刀削芽眼和抹芽后涂NAA的除萌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土壤管理方式对伏旱期柑橘生长及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伏旱期柑橘园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和柑橘Citrus reticulata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地点位于重庆北碚,以资阳香橙砧沃柑为材料,2016和2017年高温伏旱期采用清耕(对照)、铲草覆盖、化学杀草覆盖和自然生草4种土壤管理方式,测定地表(0 cm)以及10、20和30 cm土层温度变化,测定0~10、10~20和20~30 cm土层含水量、地表最大开裂宽度、柑橘根系活力和秋梢生长量,统计不同土壤管理成本。【结果】土层越浅土壤温度和水分的波动越大。总体上,不同土壤管理条件下各土层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温度日较差为清耕化学杀草覆盖铲草覆盖自然生草;在极端高温天气(气温41℃)时,清耕、化学杀草覆盖、铲草覆盖和自然生草的土表最高温度分别为69.6、45.6、37.5和35.0℃。各土层含水量以自然生草和铲草覆盖最高,清耕最低,清耕0~1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柑橘根系活力和秋梢生长量均为铲草覆盖化学杀草覆盖清耕自然生草。土壤管理成本为清耕自然生草铲草覆盖化学杀草覆盖。【结论】综合效果、成本与简便省力,在高温伏旱期,平地和缓坡橘园宜采用铲草覆盖。  相似文献   
7.
桂北柑橘园土壤化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要 :为了解桂北柑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2017年在桂北7个柑橘主产县(市)选取102个代表性柑橘园采集土壤样本,对pH、有机质和10种营养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变幅 3.95-8.02。其中,pH值处于强酸性(pH < 4.5)、酸性(pH值 4.5-5.5)和碱性(pH值 >7.3)范围的果园分别占总样本数的24.51%、48.04%和9.80%,大部分果园土壤pH值为强酸性和酸性,有64.70%的果园土壤pH值适宜或基本适宜(pH值4.5-7.0)柑橘生长,但仅有14.71%的果园土壤pH值适宜柑橘生长(pH值5.5-6.5)。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量及以上水平的比例达86.27%。果园土壤营养元素丰缺并存,失衡比较明显,其中,有效P和有效K含量不足(低量或缺乏)的比例分别为33.33 %和30.39 %,超标(高量或过量)比例分别为21.57%和23.53%;碱解N和有效Ca含量主要在适量范围,不足比例分别为36.27%和31.37 %;有效Fe和有效Mn含量丰富,超标比例分别为64.71%和55.89%;有效Mg、Zn、Cu和B含量不足比例较高,分别为59.80 %、92.16 %、56.86 %和50.98 %。桂北柑橘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为土壤酸化,有效Mg、Zn、Cu和B含量不足,生产上应注重调节土壤酸碱度,适度增施Mg、Zn、Cu和B肥。  相似文献   
8.
柑橘铜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是植物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在柑橘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长期广泛应用铜制杀菌剂防治溃疡病、炭疽病等,致使果园土壤积累了过量铜,甚至部分柑橘园树体出现铜中毒现象。另一方面,我国柑橘产区背景土壤有效铜含量较低,不使用或很少使用铜制剂的果园树体又易出现缺铜现象。铜胁迫会影响柑橘树体正常生理代谢,导致果实品质、产量下降。就此,笔者对柑橘铜胁迫现状、铜胁迫对柑橘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影响、铜胁迫抗性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柑橘铜胁迫的影响因子、柑橘砧木对铜胁迫的耐性差异以及铜胁迫防治措施进行了概括,旨在为铜胁迫有关研究以及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小麦根系氧化损伤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小麦根系响应盐胁迫逆境的生理机制,以耐盐性不同的三个春小麦品种新春11号(高耐)、新春29号(中耐)和新春6号(盐敏感)为材料,分析300 mmol·L~(-1)Na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根系生长、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三个品种根长显著下降,根系干、鲜重均呈下降趋势,新春11号和新春29号变化幅度较小,而新春6号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根尖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保持增长趋势,耐盐性强的品种上升速率慢于耐盐性弱的品种,过氧化氢含量先增后降,最后与对照基本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在盐胁迫初期快速上升,胁迫30min后开始下降。SOD活性在耐盐性强的小麦品种中显著升高,而APX活性在耐盐性弱的品种中则显著升高。Evans Blue染色结果发现,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增加,死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盐胁迫4h后即可检测到DNA片段化的发生,表明NaCl胁迫对小麦造成氧化损伤,诱导小麦根尖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0.
外力作用下4种植物根系易损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讨根系在轴向拉力和径向折力下的易损部位。[方法]以3 4 a的柠条、沙柳、沙棘和白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TY8000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测定4种植物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拉力与抗折力。[结果]表明:在1 4 mm根径范围内,4种植物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拉力、抗折力均与直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均与直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同径级时,每种植物单根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表现为侧根分支处小于相邻直根,4种植物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拉强度为柠条((23.70±3.97)、(28.02±4.40)MPa)沙柳((14.86±1.28)、(20.33±1.76)MPa)沙棘((10.60±2.40)、(15.86±3.90)MPa)白沙蒿((5.07±1.25)、(8.80±1.74)MPa),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折强度为:柠条((33.66±7.74)、(47.06±4.41)MPa)沙柳((17.31±1.91)、(27.54±3.82)MPa)沙棘((3.97±1.23)、(8.75±1.70)MPa)白沙蒿((2.18±0.39)、(6.15±1.01)MPa)。[结论]无论受轴向拉力还是径向折力,4种植物根系易损部位均为侧根分支处。造成垂直根模型(WWM)和纤维束模型(FBM)预测根系固土能力偏高的补充原因为:(1)模型根系全部计入直根的抗拉力,忽略了侧根分支处,而侧根分支处是根系固土的薄弱点。(2)模型假设所有根系为轴向受拉的杆件。实际根土复合体发生剪切时,根可能承受轴向拉力,也可能承受径向折力。对于抗折强度小于抗拉强度的植物,模型必然高估根的实际固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