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制了劈接法油茶苗木嫁接机,对其嫁接方法和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劈接法油茶苗木嫁接机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林业发展需要的良种苗木大多通过嫁接而来,通过对嫁接技术的原理、影响成活率因素、主要嫁接方法等的介绍,总结嫁接技术对林业的重要作用.伴随着嫁接技术的发展,适用于不同领域、综合多种高新技术的自动嫁接设备被广泛开发,其中油茶嫁接机的开发较为迅速,并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更高、性能更优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带状改造和块状改造方式分别对阔叶低质林、柞树低质林和白桦低质林进行改造,分析不同改造方式对3种不同类型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低质林经带状和块状改造后,各试验区中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是S3>G4>S2>G3>G5;柞树低质林经改造后,各试验区中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是S3>S2>G5>G4>S4;白桦低质林经带状和块状改造后,各试验区中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是G4>S3>G3>G5>G6;综合3个试验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带状改造试验区生物多样性高于块状改造试验区;带状试验区以10、14 m带宽进行改造,块状试验区以225~625 m2进行改造,试验区生物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树穴松土机钻头切削土壤时的受力分析,以及对扇形旋片的结构分析,在设计范围内选取旋片刃倾角分别为60°、55°、50°、45°进行仿真,得出结论为:扇形旋片发生应力集中和结构应变与其刃倾角有关,刃倾角为60°时的结构应变情况优于刃倾角为55°和50°的情况,且与刃倾角为45°时情况类似。考虑到自身强度等其他因素,扇形旋片刃倾角为45°时的切削性能优于刃倾角为60°时的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几种油茶苗木自动嫁接技术装备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对BYJ-600及BYJ-800劈接法油茶苗木自动嫁接机主要结构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该领域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为油茶苗木自动嫁接技术装备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围绕我国植树松土机械作业的现有需求,针对劣质林地植树松土难、传统松土机械效率低、树穴质量差、苗木成活率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在我国现有植树松土机械的基础上,提出并研制了半圆刀片式树穴松土机,解决了多石林地及土质坚硬生地机械挖坑质量差的问题。该机可有效地疏松土质,保证植树作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宽度效应带和不同面积林窗改造,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调查实验区内每株苗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研究不同改造方式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率。结果表明:在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而生长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樟子松成活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生长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落叶松改造与樟子松表现相同。在白桦萌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与生长率效应带改造均高于林窗改造;樟子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落叶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综合分析两类型低质林改造,不论是效应带改造还是林窗改造,对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的目的树种成活率和生长率均大于白桦萌生林改造。  相似文献   
8.
我国伐区木材生产的“4R”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针对当前木材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下,分析伐区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应与循环经济下的"4R"原则相结合,在伐区木材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生成的准则,用以提高森林蓄积量,以实现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油茶嫁接机的研制进展,针对油茶嫁接的穗木夹持机构进行了力学仿真分析,并应用LS-DYNA程序对穗木夹持机构对穗木的夹持力和切刀切削力对穗木产生的轴向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仿真,得出了穗木夹持机构夹持力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年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水土流失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森林植被具有抑制水土流失作用的结论。并通过土壤水特征曲线深入探究土壤持水、失水的过程,从能量角度解释植被具有提高土壤持水性能、抑制地表径流、从而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