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球孢白僵菌液体制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体发酵试验 ,研究了不同营养基质、不同发酵条件对球孢白僵菌液生分生孢子、芽孢子、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 5种培养基中 ,除“糖蜜 5 %、玉米浸提液 1%、K2 HPO4 0 1%”(代号D)外 ,其它均不产生芽孢子 ,以D配方生物量最高 ,孢子较大 ,为本试验选出的液体制剂的理想载体 ,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 2 5~ 30℃ ,pH6 0~7 0 ,通气量以瓶装培养液量为指标不超过 1/ 6瓶装量 ,发酵时间以 96小时为佳。白僵菌液体制剂的理想载体与最佳发酵条件的组合可使白僵菌液生分生孢子达 2 5× 10 10 左右 ,超过了目前四川固体发酵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缓释肥用量对莴笋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缓释肥(SR)用量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提高莴笋产量32.3%~59.9%,以SR(M)〉SR(L)〉SR(H),莴笋产量与缓释肥用量间存在二次回归关系(Y=-10.7 x^2+60.62x+11.2R^2—0.9872),缓释肥的增产效率以SR(L)〉SR(M)〉SR(H).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提高莴笋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达38.9%~88.9%和20.5%~58.9%和6.3%~40.7%,增加莴笋叶绿素b含量28.7%~33.3%(SR(M)处理除外)。除SR(L)处理使莴笋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2.7%外,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提高莴笋硝酸盐、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达10.3%~27.0%,40.9%~151.7%,11.5%~19.2%和0.4%~61.1%。结合产量和品质来看,缓释肥用量处理中SR(M)是莴笋获得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4.
Trichoderma harzianum菌粉防治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杉苗立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Weindling(1932)发现Trichoderma lignorum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抗生作用以后,尽管Webster(1964)证明了Weindling的抗生菌不是Trichoderma属的真菌,而是Gliocladium属的真菌,但用Trichoderma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还是很多。Wells(1972)首次在田间使用 Trichoderma harzianum黑麦制剂来防  相似文献   
5.
利用玉米秆粉碎物生产白僵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孢量和活孢率为标志,研究了不同固体培养基质对白僵菌生长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基质上生产的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致病毒力和持效性的差异。结果显示,用低廉的玉米秆粉碎物、工业废弃液替代价高的麦麸及麸皮浸提液生产白僵菌,其产孢量优于四川常规麦麸生产,活孢率二者相当,且两者生产的白僵菌粉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和持效性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液体制剂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生理食盐、甘油对白僵菌液体制剂的保护作用 ,比较了球孢白僵菌粉剂及液体制剂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的差异 ,其结果显示液体保护剂以 2 %甘油较为理想 ,可在 2 5℃下保存 45~ 6 0d ,液体表面不出现菌膜 ,萌发率未明显下降 ,而生理食盐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以 2 %甘油作为保护剂的液体白僵菌和麦麸菌粉对松毛虫的致病速度、总僵死率无显著差异 ,均在 9d时出现僵死 ,12d时达僵死高峰 ,进一步说明了应用白僵菌液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3%。渝林保粉剂适用于树木较高、水源缺乏、地形条件较差的林分,防治马尾松腮扁叶蜂等森林害虫。试验结果表明,3%。渝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腮扁叶蜂成虫效果可达88.3%,防治幼虫效果可达78.8%,防治后虫口基数下降30%,林分松树针叶保存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9.
Gliocladium virens野生抗生菌株Fo51的麦麸(石至)石制剂防治杉苗猝倒病Rhizoctonia solani,在田间小区试验中,每小区(0.5m~2)施制剂50克、25克、12.5克及接种R.solani后施制剂25克,与不处理对照相比,其防治效果分别为42.7%、61.4%、44.7%和46.8%,与接种R.solani的处理相比,其防治效果分别为54.0%、68.9%55.6%和57.2%,大田防治试验的防治效果平均72.9%,出苗率平均增加7.1%,60天后的保留苗数平均增加94.0%。  相似文献   
10.
一、六六六粉防治松、杉苗木猝倒病浙江省仙居县农林局报导:在湫山公社道林辽水库杉木苗圃进行了六六六粉防治猝倒病的试验,观察结果,效果较好。苗圃的土壤消毒处理:1972—73年,先后在两个苗圃试验。在育苗前,每亩用6—8斤六六六粉土壤消毒。1972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