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3000只家兔饲喂中草药添加剂进行防治观察实验。对呼吸系统疾病(鼻炎、肺炎)有效率为84.3%,对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肠炎)有效率为92.7%,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流产)其有效率为87%,对球虫病的防治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草药添加剂的处方组成:苦参50g、贯众50g、黄柏50g、苍术50g、木香20g、赤芍20g、白芍20g、当归20g、香附子20g、桔梗20g、莱菔子50g、藿香20g、五味子20g、黄芪50g、茯苓20g,共为细末。  相似文献   
2.
2010~2011年,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春秋两季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4种22 111只次,隶属于14目34科。应用逐步向后回归模型探测春、秋两季不同景观类型与鸟类香农-维纳指数、均匀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鸟类群落在季节间发生种类结构的显著变化,不同景观类型对不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同,农田会显著减少湿地鸟类多样性,水域和沼泽对香农-维纳多样性有正效应,但是对均匀性和物种丰富度有负效应,距公路较近会减少鸟类春季的均匀性和香农-维纳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5年向海保护区境内停歇的白鹤系统科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白鹤在3月下旬途径向海湿地补充体力,栖息在较浅的泡沼及低湿草甸上,4月下旬北飞;秋季9月下旬停歇向海湿地,栖息在低湿草甸及农田中,11月上旬基本离境飞往南方越冬。指出向海保护区作为白鹤重要停歇地所存在的人为干扰严重、鹤类核心区湿地干旱等问题对白鹤的影响,提出加强白鹤栖息地管护、保证向海湿地补水策略。  相似文献   
4.
选择4只成龄丹顶鹤(雌雄各2只)为试验材料,应用按摩法对2只雄性丹顶鹤进行人工采精,SPSE液稀释,并对2只雌鹤进行人工输精,受精率达82%。进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孵化率达89%;移走已产的卵,促使雌鹤比自然状态下多产卵2.8倍;人工育雏使丹顶鹤雏鹤成活率达到88%,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5.
依据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头潜鸭的实际分布点数据,选择7种环境特征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向海保护区青头潜鸭的潜在繁殖栖息地进行预测,结合向海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设置对青头潜鸭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训练数据模型预测结果通过ROC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定曲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值)为0.927,测试数据AUC值为0.998,模型预测结果达到优秀水平.向海保护区青头潜鸭最适宜的生境面积为5.61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0.01%),总适宜生境面积为105467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13.70%),适宜分布区分散在东南部,且大部分处于保护区的实验区.刀切法检验测定得到影响模型预测的主导环境特征变量是坡度和海拔,两者贡献率分别为56.3461%和32.6982%,累计贡献率达89.0443%.环境特征变量响应曲线显示除土壤湿度指数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亮度指数、绿色植被指数和道路距离这6个因子均与青头潜鸭栖息地适宜性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尽量迁移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人为活动区,以扩大核心区和实验区内青头潜鸭的实际有效面积,进而有效增加青头潜鸭的适宜栖息区域.  相似文献   
6.
1980年11月,由山西省太谷的东观引来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根一块,1981年5月初栽于我校药圃,经两年半的培育,于1983年6月28日开始开花。这是在黑龙省首次低温培育忍冬含蕾开花,故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1998~2009年对丹顶鹤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研究,针对人工饲养丹顶鹤不同种群在越冬期对饲养条件的不同需求,结合当地的区域和气候特点,采用科学的设计和测量,从饲养环境、越冬舍建设、不同阶段鹤的营养需要、日常饲养管理及防疫等几方面对人工饲养丹顶鹤在向海越冬期间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8.
斑背潜鸭(Aythay marila)又名铃鸭、铃凫,隶属于雁形目鸭科潜鸭属,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斑背潜鸭不在我国境内繁殖,繁殖地主要在亚洲、欧洲的极北部、冰岛及北美洲的西北部。迁徙时多见于我国东北南部和西南部的丹东、大连、营口、锦州、绥中等地,以及河北、北京、山东烟台、青岛等地,越冬于长江以南的沿海各省,台湾罕见。1992年4月12日于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采得雄性斑背潜鸭1只(见照片),为吉林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白鹤的迁徙对策与迁徙模式,甄别20年来中国境内白鹤中途停歇地的分布变化,评价不同尺度下其重要性等级,提出白鹤中途停歇地保护空缺和管理建议。【方法】利用2016—2017年10只卫星跟踪白鹤的定位数据,根据停歇天数不同将中途停歇地划分为4种类型,通过权重赋值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ArcGIS 10. 2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迁徙路线图,并开展保护空缺分析。【结果】春、秋迁徙季节白鹤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迁徙距离、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阶段长等迁徙参数均不存在差异显著性。春、秋迁徙期共识别中国境内中途停歇地62个和104个,分别属于5停歇区域中的23处和27处停歇单元。重要中途停歇地春、秋季节仅为9个和13个,包括传统的西松嫩平原的黑龙江扎龙、吉林莫莫格和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华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新发现的有西松嫩平原的内蒙古图牧吉保护区、辽河平原的辽宁康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通辽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重要、一般、临时中途停歇地和休整地分别有36. 4%、37. 5%、40. 7%和72. 4%位于现有保护体系之外。总之,西松嫩平原春、秋季节都是白鹤最重要的停歇地区;春季迁徙期,辽河平原次之,黄河三角洲第三;秋季迁徙期,正好相反。长江中下游平原秋季比春季重要,大兴安岭地区春季比秋季重要。【结论】白鹤春、秋迁徙均符合能量消耗最小对策,迁徙路线呈现"8"字形,中国东北西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是其狭窄迁徙通道的瓶颈位置。白鹤的迁徙模式为兼性迁徙,在食物匮乏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蹦跳式迁徙,而在食物丰富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轻跳式迁徙。近20年来,白鹤在中国境内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辽河三角洲已不再是白鹤重要中途停歇地,但位于西辽河平原的科尔沁沙地东部是其新发现的重要停歇区域。为确保白鹤的迁徙安全和长久生存,建议对已建保护区的周边重要中途停歇地,依托现有保护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对湿地面积小而分散的重要停歇地,如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建议成立保护小区;对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停歇地和休整地,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联合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连续4 a对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整体生境呈缓慢恢复态势;以2005年为调查基准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迁徙鸟类的种类分别增加了8.6%、11.4%、10.0%,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87.8%、75.5%、59.8%,迁徙鸟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自然力作用的湿地缺水旱化和人畜活动仍是影响迁徙鸟类生境的2个主要原因。加强湿地生境保护、开展湿地功能恢复与提高技术的研究、开展迁徙伤病鸟救治、建立多方合作保护体系等是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