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贫瘠的沙地上,针叶人工纯林,随树龄的增长,土壤肥力下降,林木生长量逐渐减少,其原因除林木自身消耗外,还由于:(1)沙荒地区土壤粘性低,透水性强,持水性差,降雨量集中,雨水淋溶后造成土壤养分贫瘠;(2)针叶人工纯林中相对湿度较小,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枯枝落叶分解缓慢,土壤养分不足,不能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求。为此,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是促进林木生长的关键,而施肥则是补充林地土壤养分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借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沙地樟子松光合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经营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制定各项技术措施,对樟子松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转化物质生产的过程——净光合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测试方法及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种松树抗旱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固沙造林生产实践中,对优良固沙树种的选择,不仅要考察抗旱能力的一般表现,而且还须研究树木的生理适应性。因此,为了提高选择树种的实际效益,充分了解树木的生理生态特点,探索可靠的生理指标是十分必要的。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对生长在半流动沙丘上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s L.Ver.mongolica Litv.)、油松(P.tabulaefusmisCarr.)和赤松(P.densiflora S.et Z.)在自然条件下的抗旱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的章古台地区,年降水量为450—500毫米左右,降雨多集中于7—8月,年均温度5.7℃,极端最高地温为40℃,无霜期为150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几种灌木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有关固沙灌木的造林技术研究较多,对其生理特性的研究甚少,为提高选种育种造林的实际效益,探索可靠的生理指标,对开发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我们于1986~1989年对几种主要固沙灌木的某些抗旱生理特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生长速度较快,是沙荒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当前各地在治沙事业中对樟子松颇为重视,但对樟子松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较少。本文试通过测定生长在半流动沙丘上的23年生樟子松,在自然条件下相对电导率的高低,分析樟子松(赤松、油松)耐热抗寒性能,为沙地选择适宜造林树种提供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