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目的与对象农桐间作是豫东平原一大生产优势。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兴起,河南平原地区的农民,营造泡桐混农林发展很快。但混交规格与采伐利用则较随便,尤其有的在狭长块的自留地上随意栽值;对于采伐利用,不是管的过严就是过松,容易造成影响农村搞活经济或一次性大量采伐,使农村间作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用柳条浸出液浸泡毛白杨枝条1~2天后扦插,毛白杨生根率提高,造林成活率达95%,比对照提高22个百分点。采用此法处理插穗取材容易、方法简单、节省劳力和资金,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众所周之,泡桐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最有发展前途的树种之一,大力发展泡桐速生丰产林也是解决平原农区民用建筑材紧缺的一个有效方法。近年,豫东农民为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以培育中、小径材为目的,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四旁隙地,营造了大量泡桐林。这些由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采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培育泡桐优良干材的最佳途径。试验结果证实,在林业科研试验中,正交试验是一种很值得选用的方法,可以弥补林业试验周期长见效慢的弱点,节省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5.
6.
<正> 扶沟县实行农桐间作开始于1965年,主要间作类型有以农为主间作型(南北行,株距5—6m,行距30—50m,主要品种兰考泡桐)农桐并重闻作型(南北行,株距5—6m,行距15—25m,主要品种豫杂一号)和以桐为主间作型(南北行,株距4—5m,行距8—10m,主要品种豫杂一号或豫林一号)。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泡桐人工林施肥与灌水的试验研究,探讨不同时期施肥与灌水对泡桐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时间不同,对泡桐主干生长和胸径生长都有显著性影响,以5月份施肥效果最好,胸径生长和主干生长量最大;施肥与灌水的交叉处理产生的联合效应对胸径和主干生长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91年进行了飞机超低容量喷洒25%苏脲Ⅰ号杀虫剂防治泡桐大袋蛾应用技术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幼虫孵化结束后是最佳喷药防治时期,超低容量喷洒比低容量喷洒工作效率提高77.8%,飞行费和勤杂费均节省43%以上;在所试验架次中,以每亩喷苏脲Ⅰ号有效成分10g 剂量为最好,具有防治工作效率高、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效益显著等优点。平均杀虫率97.5%,10天后幼虫进入死亡高峰期,3龄以前幼虫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喷药防治后,不仅完全控制了大袋蛾对泡桐、林果和农作物的危害,还兼治了农林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