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杨树肿干溃疡病是首次在国内发现的一种新病害。是由枝顶孢茵(Acremonium sp.)和镰刀菌(Fusariumsp.)引起。症状为树干外部肿大、内部变色,有腐朽现象,易被风折,为害部位主要在主干2~3m之间,3~5年生的杨树发病严重。灭腐灵、甲基托布津对病原菌有较好抑制效果,大田防治效果均达到90%左右。B8、137、B37生防细菌菌株对病原菌拮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以中菏1号杨(I-107杨)为代表的杨树梭形溃疡病由壳梭孢属的真菌所引起,是一种新的杨树病害.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对壳梭孢菌3个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其寄生基物的pH值范围为4~13,最适的pH值为7~8.4种培养基中以PDA培养基对3个菌株的生长为最适合.  相似文献   
4.
竹子锈病(竹杆锈病)(Stereostratumcorticiodes)又称竹褥病,危害淡竹、刚竹、桂竹等竹种。在我国发生较为广泛。病害多发生在竹杆中、下部或基部,发病严重时,竹杆中上部甚至小枝也会被害。每年11月至翌年春天病部产出土红色至棕黄色的冬孢子堆。?..  相似文献   
5.
苏鲁两省杨树种植区杨树病虫害发生间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调查材料,论述了苏鲁两省杨树种植区杨树的几种病害的发生与其虫害及不同种病害发生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发生的原因。所涉及的Cytospora nivea病原真菌在国内杨树上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竹杆锈病发生较广泛,危害淡竹、刚竹、桂竹等。经农药防治试验表明,用晶体石硫合剂防治效果最好,连防3年,防治效果达88.1%~98.6%,感病指数为0.54~4.8。70%的代森锰锌和20%粉锈宁次之,效果分别为83.9%~87.6%和84%~87.4%。  相似文献   
7.
灭幼脲Ⅲ号防治大袋蛾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郝为全,李吉振,杨怀光,李观静,刘路明,孟庆庭(临沂地区林业局)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在临沂地区普遍发生,对泡桐、法桐、刺槐、榆、板栗、苹果等危害最为严重。过去防治多采用剧毒化学农药常...  相似文献   
8.
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主要危害赤松、黑松、油松等,在山东省发生较普遍,特别是在临沂鲁中南山区,松林分布广泛,大多属于纯林,有利于该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黄蓝状菌一种几丁质酶的纯化、性质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在SMC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200r/min,27.5℃)上培养13d,诱导产生大量的几丁质酶。培养滤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Sephacvl S—100分子筛层析得到了凝肢电泳(SDS-PAGE)谱带单一的几丁质酶,其分子量为41kD。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是5。Mn^2 对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Cu^2 、Fe^2 对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显示,其对供试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柏小爪螨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其发生程度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柏小爪螨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