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足筒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足筒天牛(ObereaferrugineaThunberg)是危害大叶黄杨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在合肥地区1a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多年生枝干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其发生受光照的影响较大,同时成虫产卵对树势强弱有较强的选择性,植株各部位发生情况亦不相同。采取修剪的方法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Laichart)]又名柳蓝金花虫,以成、幼虫为害柳树叶片,亦加害杨树,我省发生普遍,淮北和沿淮一带较严重。1980—81年室内饲养、圃地定点观察和野外调查表明,该虫在我省每年8—9代,以成虫在落叶层、杂草丛、石块下或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日平均温度12℃时出蛰取食活动,3—5天  相似文献   
3.
于2010年4—8月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悬铃木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方翅网蝽危害程度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虫口密度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类型悬铃木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方翅网蝽危害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是影响光合作用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生长季节各月所选典型天气下的Pn大小顺序表现为7月>8月>6月>5月>4月;其中4、5月悬铃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经分析发现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是影响Pn变化的主要因子;6—8月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环境因子大气水汽压差、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成为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悬铃木生长季节光合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进行寄生在女贞,小叶女贞上的白蜡虫雌虫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体重与产卵量相关性最为显著,用体重预报产卵量最简便实用,其相关方程为y=-527.23+51948.73x,利用自然变温测出卵至若虫出壳期及1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常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锤角叶蜂科少锤角叶蜂属一新种一榆少锤角叶蜂AgenocimbexulmusooraYang,本种在安徽省岳西县严重危害榔榆、白榆。  相似文献   
6.
苹褐卷蛾食性较杂,除为害苹果、梨和杏外,近年来发现它还严重为害火棘等蔷薇科植物和小叶女贞、国槐等多种观赏林木。该虫对火棘的为害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5代,以低龄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继续取食,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5月下旬、6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以后各代历期20~30天不等。第5代幼虫于11月上旬陆续越冬。幼虫活泼,受惊后弹跳吐丝下垂。  相似文献   
7.
江苏侧隆螽具有个体大,食量大,活动范围广,发生早,捕食作用时间长等特点,是马尾松毛虫的有效天敌之一。1984~1986年,在室内进行了捕食者对不同虫态(龄期),马尾松毛虫的功能反应,测定了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作用及其对功能反应的影响,并建立了参数方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螽斯对马尾松毛虫卵,幼小幼虫及老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8.
蚜虫属于同翅目蚜总科,是一类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因此,于2003年的4—5月份采集合肥市园林植物的蚜虫标本共125号,查清其种类,结果表明危害合肥市园林植物的蚜虫有7科21属31种,分析了蚜虫大量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对策,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者在防治蚜虫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然调查与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气温和光照对板栗雪片象Niphades castanea Chao成虫活动的影响,探明其在夏季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6月15日后,白天阴天时板栗雪片象成虫主要在树冠上活动,而白天晴天时则大多爬行到相对凉爽黑暗的地表躲藏,躲藏处的温度比非躲藏处地面温度平均低1.21℃;晴天时树冠虫口密度比阴天时减少97.55%,晴天地表虫口密度是阴天的30倍。根据该虫的夏季活动习性,可设置含有相对凉爽黑暗腔室的诱捕器具诱杀该虫,为生产提供一种绿色防控害虫的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就寄生在女贞,小叶女贞上的白蜡蚧,进行了多种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防治对比试验,筛选出40%速补杀乳油1:1500 ̄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1000 ̄600倍液,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其中40%乐果乳油最为经济,可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