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松针褐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概况松针褐斑病是松树一种严重的叶部病害。根据Wolf等的报告,褐斑病的历史要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病害曾被称为“红斑”、“锈病”、“叶锈病”。后来最常见的病名为“针叶褐斑病”或“褐斑病”,也有人称之为“褐斑叶疫病”,以示病害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4年周年观察的结果,松针褐斑病在严重发病区周年均有发生,以9月份最为严重。根据套袋检查的结果,病菌周年均可侵入寄主,高峰期为4月下旬和9月上旬,较高温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但温度过高会抑制病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病区调查、室内人工接种和病区自然接种等方法鉴别南方几种松树对褐斑病的抗性表明: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最为抗病,火炬松(Pinus taeda)次之,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八十年代引种的古巴加勒比松(Pinus caribea var,caribea)最为感病,六十年代引种的古巴加勒比松也较抗病,仅略次于本地的马尾松。湿地松种子未见带菌,与种子混合的针叶上的病菌在室温和5℃条件下均可存活7个月以上,江西的日本黑松(Pinus thumlergii)上的菌株其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与广东、广西和福建的湿地松的菌株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