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2篇
综合类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考虑科研、生产等方面的需要,本刊编辑部组织了《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的讲座,由本期开始,共分三讲,陆续刊登,其目录如下。第一讲一、森林小气候观测的特点 1.什么是森林小气候 2.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3.观测的方法二、观测地段的选择 1.选择的原则 2.观测地段环境的描述三、观测项目的确定 1.气象要素的观测 2.水文因子的观测 3.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4.林木气象灾害的观测第二讲四、观测仪器的选择及记录表、簿的准备 1.对仪器条件的要求 2.目前我国森林小气候观测中常用的仪器 3.试录表、薄的备制五、观测场内的仪器布置与安装 1.观测场位置的确定 2.仪器布置的基本原则 3.仪器安装的位置 4.几种主要仪器设备的安装方法第三讲六、观测的时间七、观测的程序八、观测资料的整理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学原理,注意空间上的多层结构和时间上的连续排列,科学地开发小流域生态系统,是辽东部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小流域生态系统开发不但有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可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流域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以卢青林为代表的7户农民,联户承包了高丽沟小流域。这7户农民共有39口人,其中男劳动力12人,女劳动力7人,分有口粮田42亩,牛、马9头,车6辆,1985年人均收入266元。因有剩余劳动力,故有条件承包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高丽沟小流域总面积为5409亩,其中天然次生林3314亩,人工落叶松林521亩,人工幼林104亩,荒山宜林地938亩,规划果园120  相似文献   
4.
光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没有光照植物就无法生活。本文是对三个不同的红松人工林林型的光照条件,红松生长与光的关系及光能利用率的初步探讨,以便为创建最佳的红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山地苗圃和平地苗圃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分析,探讨山地育苗成功的科学依据。一、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本溪县草河口镇的两处山地  相似文献   
6.
林、药间作生态系统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人工的林、药复合生态系统,是属于森林经营的范畴,但它不是狭义的森林抚育间伐、主伐更新等单纯对森林乔木的经营管理。而是建立在空间上多层次结构,时间上配置有序的,以便充分利用林  相似文献   
7.
人工培育起来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1—10年间每公顷年蓄积净生长量为2.90m~3,生物量年净生长量为4.1t,年投资为35.26元。比同龄人工红松纯林蓄积量高3倍,生物量净生长量高0.7倍,投资额降低63.1%。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垂直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光能,调节温度,贮水能力强,林下土壤疏松,肥沃,容重小,通气透水性强,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8.
辽东山区四种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及其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四、观测仪器的选择及记录表、簿的准备 1.对仪器条件的要求在进行森林小气候观测时,往往需要专门的仪器,这些仪器应该符合下列的要求。 (1)仪器或其感应部分(如水银温度表的水银球为感应部分)应该很小,以免由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红松幼年时期对光照条件要求的可塑性,对低产次生阔叶林择伐改造更新红松,以便人工诱导成针阔混交林,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保证红松造林成功等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1982年对低产次生阔叶林择伐与皆伐改造更新的红松幼林气象效应及其幼树生长进行了初步观测,整理如下。一、观测场地与方法 (一) 观测场地。在桓仁县八里甸子公社大南沟大队(北纬41°13′,东经124°51′)尹家大坡的9年生红松幼林内,该林地地势平坦,西坡5~10°,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土层深20~40cm,原以怀槐和杨桦、为主的低产次生阔叶林,197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