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千年桐雌雄异株,用实生苗造林雄株占半数以上,结果雌株中也往往良莠不一,产量差异悬殊,多数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为加速发展千年桐生产,增加桐油产量,近年来产区群众积极选择优树,培育优树嫁接苗造林。 优树嫁接苗的培育,目前多数采用大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茎尖为试材,对其染色体核型及数目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山茱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8;染色体总长度为29.09μ,绝对长度范围为2.47~4.56μ,相对长度范围是8.49-15.68%,长臂/短臂之比值幅度为1.14一1.91,短臂/绝对长度的比值幅度在0.34-0.47之间。除在第8对染色体上发现有一随体外,均没有发现随体和次缢痕。按Levan标准,染色体核型组成是 K(2n)= 18= 8M+2M_8~(sat)+8SM;按Kato系统,其染色体核型组成是K(2n)=18=8V+2V_8~(sat)+ 8J。  相似文献   
3.
当前和“九五”新一轮高等林科教材建设的探讨浙江林学院汪孝廉自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的教材经三轮规划建设,至今已正式出版发行67种。它们分属于林业、森工、林产化工、林业经济、森林保护、风景园林等9个专业,其中通用基础课教材6门,专业基础课和专...  相似文献   
4.
油桐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桐茎尖细胞染色体的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油桐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 2.染色体的绝对长度是1.74~3.18μ,相对长度为6.49~11.87%,长臂长度是0.96~1.84μ,短臂长度为0.78~1.38μ。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09~1.62。 3.根据Levan的分类,油桐染色体属于“M”型,其核型组成是K_((2n))=22=20M 2M_5~(sc)。短臂与绝对长度的比为0.38~0.48,属于“Kato”系统。除第5对染色体为“J”型外,其他染色体均为“V”型,其核型组成是: K_((2n))=22=20V 2J_5~(sc) 在第5对染色体长臂上存在次缢痕,而另外几对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千年桐(木油桐)Vernicia montanaLour.)属大戟科油桐属植物。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其种子含有丰富桐油,虽然油质略次于油桐(V,fordii),但树体高大,单株产量高,结实寿命长,是有发展前途的工业用木本油料树种。 据调查,千年桐无绝对的雄株,大部分是雌雄同株的。雌花是先长新梢后再显蕾开  相似文献   
6.
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 lour)为我国主要的工艺油用树种。传统造林方式是用种子实生繁殖。由于在实生繁殖下,通常半数以上的植株结果甚少,所以产量低。为提高千年桐产量,近年来改为用二年生和一年生良种嫁接大苗造林。但造林成活率较低。据遂昌、松阳、永嘉、平阳四个县七个大队的调查统计,1979~1982年,二年生嫁接苗造林的平均成活率仅34.1%(最高51%,最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1979年承担林业部与省林业厅联营的油桐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任务以来,针对低丘红壤有机质缺乏、土壤粘重、酸性强等不利于油桐生长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速生丰产造林技术措施的探讨,初获成效。现已造林的900多亩桐林,二年生就开花结实,三年生平均亩产湿桐籽37.96公斤。其中浙林选5号品种20.9亩与浙林选8号品种17.89亩,平均亩产桐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浙南地区实生千年桐的性别、开花物候期、花粉发芽和雌花可授期及不同授粉方式座果率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实生千年桐有雌株和雌雄同株之分,两者比例相近。雌株与雌雄同株的开花物候期和开花持续时间有先后、长短之别。花粉发芽率,在21—28℃以内随温度升高而提高。从开花形态期看,以瓣裂期的花粉发芽率为高。座果率以异株授粉为最高,同株授粉很低。雌花可授期为5天,授粉适期为3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