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嘉氏羊蹄甲(Bauhinia galpinii)种子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浸种催芽处理对比试验。结果表 明,相比不浸种处理,3 个浸种处理明显提高嘉氏羊蹄甲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平均苗高也明显高于不 浸种组,其中,温水(60 ℃ ) 浸种6 h 组嘉氏羊蹄甲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4.7%,苗高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粤东地区两条高速公路内的互通立交区绿地的植物多样性和应用现状,结果表明:在6个1200 m2的样方中有维管植物112种及变种,隶属45科96属,较丰富的种类有禾本科、菊科、大戟科等。绿地的物种多样性不高,各层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绿化形式简单粗陋,养护管理有待加强。建议推广优良乡土植物,促进绿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杜鹃花属植物内生真菌对毛棉杜鹃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粤北3种野生杜鹃花属植物根样中的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菌株号:YJ1,YS2)、杂色曲霉A. versicolor(菌株号:GD1)3个内生真菌菌株及其混合菌剂进行瓶内接种试验,比较其对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幼苗的菌根侵染率、苗高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菌株及其混合菌剂均可与毛棉杜鹃幼苗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但不同菌剂在不同培养基上对毛棉杜鹃幼苗根系的侵染力、苗高增长和生物量增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数菌剂(YS2、M3、M1、M2)在MMN培养基上对幼苗根系侵染力显著高于WPM培养基和混合基质培养基(P<0.05),而多数接菌苗(YJ1、GD1、M2、M3)在WPM培养基上生长显著优于MMN培养基(P<0.05),YS2、GD1和混合菌剂M2(YS2+GD1)对毛棉杜鹃幼苗的增高和增重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沉香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不同地区的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etunicatu,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FM1、FM2)于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幼苗,采用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土沉香的耐旱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未接菌组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接菌组叶绿素含量高于未接菌组;在干旱胁迫下,接菌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中度干旱胁迫以上,接菌FM1和FM2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接菌组幼苗SOD酶和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接菌组SOD酶和POD酶活性高于CK组。土壤干旱使植物体内MDA含量上升;在中度干旱时接菌组MDA含量高于CK组;当土壤水分达到重度干旱胁迫时,接种FM2、CE1和CE2处理组MDA含量显著高于CK组。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土沉香菌根化苗能提高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植物耐旱性。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重度干旱,接种菌根真菌幼苗的耐旱能力强于未接菌组,接种摩西斗管囊霉菌种强于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菌种,其耐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菌株FM1FM2CE2CE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e的适生区域,培育种子苗,并把野外自然种群更新小苗迁至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保护地块,观测种子苗和野外更新苗生长及进行物候监测。结果表明,(1)质量浓度为200 mg·L-1植物生长调节剂双吉尔GGR提高海南假韶子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为43.3%和92.31%。(2)6 a生的生长监测结果显示,迁地保护的两种类型苗木成活率均在95%以上,野外林下更新幼苗和种子苗的苗高和地径净生长量均随着苗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前者的平均苗高年生长量为54.81 cm,平均地径年生长量为5.89 mm;后者的平均苗高年生长量为48.75 cm,平均地径年生长量为3.72 mm。在第3年—第6年期间,海南假韶子保持着较高的高增长、冠幅增长和地径增长。(3)通过物候观察,海南假韶子2个自然种群幼苗已经在迁地保护区开花结果,始花年龄为5年,花期2月底—4月,果期5—7月,其花期和果期均比野外植株早一些。基于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的迁地保护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亚主要海岸湿地带的植物群落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优势种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以期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①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10个调查点,共记录维管束植物38科82属85种,以锦葵科、豆科、禾本科和菊科为主优势科,以乔木和草本型树种为主,占调查中记录的植物总物种数的7...  相似文献   
7.
应用人工接种技术,比较研究4种AMF菌剂对非灭菌土生长的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AMF菌剂接种在非灭菌土上的降香黄檀幼苗,处理90 d和300 d的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对照组;接种效应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剂组幼苗叶片的SOD总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绿素a/b值较低,反映了接种菌根菌可提高降香黄檀幼苗的光合能力和抗胁迫能力,但不同菌剂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在所应用的4个菌剂中,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疣状无梗囊霉混合菌对幼苗的生长效果最佳,其次是摩西球囊霉。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长调查和土壤分析法,比较研究了7个造林树种在广东龙门县高岭土石漠化山地的早期生长及其根区土肥力。结果表明:(1)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存活率高、生长快、长势好;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和木荷(Schima superba)存活率较高、生长中等;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和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存活率较低、生长较慢。(2)造林树种根区的土壤肥力显著高于非根区,但不同树种间的差异较大。以樟树根区的土壤肥力最高,浙江润楠和山乌桕的土壤肥力最低。湿地松、枫香、木荷和樟树适于在广东省高岭土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11种乡土阔叶树在广州南沙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2011年连续监测了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11种乡土阔叶树种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及冠幅生长,及与邻近白楸次生林的根区土肥力比较研究,探讨这些树种的生长特点及改良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千果榄仁和白锥生长不适,死亡率较高,其他树种大都生长良好。其中,楝叶吴茱萸、西南桦、米老排和山杜英等表现出较快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与邻近的白楸次生林相比,3年生试验林林木根区土的有机质较低;不同树种的根区土肥力比较结果表明,火力楠和米老排的根区土肥力较高,生长快速的西南桦和楝叶吴茱萸次之,生长缓慢的白锥的根区土肥力较低,反映了不同树种改良土壤的潜力有较大差异。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和米老排等树种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良,西南桦和楝叶吴茱萸等速生树种有利于快速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
修剪和多效唑对四药门花矮化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株形披散杂乱的四药门花进行修剪、喷施多效唑及修剪+喷施多效唑等3种处理方法对其株形优化效果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理3个月后,喷施多效唑及修剪+喷施多效唑处理组的苗木平均净高增量、冠幅、节间长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其株高降幅为74.8%~83.2%,冠幅降幅为22.8%~28.0%,节间长缩短49.7%~60.1%,其分枝数也较对照组多。与对照组比较,修剪处理仅对调控株高增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