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属祁连山东段兰科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也是甘肃兰科植物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为促进和提升保护区兰科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在现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在兰科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布设了3个固定监测样地,通过现场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获取基础监测数据,分析整理出兰科植物受到的干扰类型及程度,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为开展兰科植物的针对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云杉属植物进行了种子蛋白谱带分析,以利对该区分类地位不明确的麻衣松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结果表明,黑青杄和白青杄的谱带相似,谱带颜色较浅,二者与麻衣松的不相似值较大,分别为8.33和6.12;麻衣松和青海云杉谱带非常相似,谱带颜色深,不相似值为1.96,由此认为麻衣松可能是青海云杉的种内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路线调查、标本采集、影像资料拍摄、物种鉴定及民间走访等调查手段,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资源676种,分别隶属于90科322属.其中茵类4科5属5种;蕨类植物6科6属8种;裸子植物3科6属8种;被子植物77科305属655种,且在生活类型、药用部位、药效、地理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青杆、青海云杉等4种类型云杉属植物种子长、针叶长等10个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这4种类型植物的表型多样性,以便对该保护区内分类地位不明确的麻衣松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结果表明,白青杆和黑青杆的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4种类型的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黑青杆、白青扦、麻衣松和青海云杉.白青杆和黑青杆的表型性状间大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麻衣松和青海云杉的大多数表型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用分层聚类的方法分别对4种类型的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青杆和黑青杆的表型性状可分为4类,麻衣松和青海云杉的表型性状可分为3类;麻衣松与白青杆、黑青杆不属于同一类,而与青海云杉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5.
沟系作为自然保护区内次级自然单元和管护单元,具有较强的分区确限性和可控性,主观因素少,便于制订针对性强的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护措施.以沟系作为评价尺度,构建群落物种多样性优先保护评价体系,有助于增强自然保护区规划及功能区划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以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群落类型及沟系群落物种多样性优先保护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群落类型优先保护顺序为:青杄林、红桦林、绣线菊灌丛、杜鹃灌丛、青海云杉林、小檗灌丛、糙皮桦林、油松林、栒子灌丛、白桦林、祁连圆柏林、山杨林、鼠李灌丛、金露梅灌丛、锦鸡儿灌丛以及柳灌丛;沟系优先保护顺序为:岗子沟、竹林沟、曲红土沟、小杏儿沟、下细沟、棚子沟、吐鲁沟、铁城沟、小岗子沟、指南北沟、景致沟、上细沟、水磨沟以及苏都沟.  相似文献   
6.
应用调查所获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研究分析了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8种主要森林类型乔、灌、草3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型是红桦林、青杄林和祁连圆柏林;在其不同的森林层次上,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特点;8种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随其垂直分布海拔高度的变化不明显,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总体呈现出随垂直分布海拔高度的上升先升后降的规律,即其最高值出现在此几种主要森林类型垂直分布的中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问卷调查法,2018年5-7月,在甘肃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里共收集有效问卷715份,分析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类别差异,在时间上的变化,及调查对象社会经济特征与吸引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处于较高等级,其中生态环境吸引力大于自然景观吸引力。在自然景观中,生物景观吸引力>水文景观吸引力>地文景观吸引力。生物景观吸引力受时间变化影响最为明显。自然景观与性别呈显著相关(P<0.05),与生态旅游认知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共有18个基本类型与游客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生态旅游认知度具有相关性。在生态环境中,空气环境吸引力>水环境吸引力>声环境吸引力。水环境吸引力受时间变化最为明显。其中有7种旅游资源与游客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年收入、年出游次数具有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更好地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旨在解决甘肃陇南地区核桃产业中病虫害准确鉴定的问题,以提高种植户核桃园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基于自动化深度学习技术(Automated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AutoDL),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搜索(Model Search)实现自动化人工智能(Automa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utoML)算法框架,基于飞桨开源深度学习平台Easy DL构建甘肃陇南核桃主要病害的诊断模型,并进行诊断精度的模型训练。结果显示,共246张训练集进入模型,鉴定为9种常见核桃病害,模型部署在API公用云上,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浏览器运行。经训练,其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说明通过EasyDL构建的陇南地区核桃上常见病害模型运行可靠,能够为核桃种植户提供准确的病害诊断,从而很好地指导种植户提高管理核桃园的水平和应付突发植保问题的能力,以便及时、迅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相关从业人员和基层研究人员解决核桃植保问题的得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保护区内布设61台红外相机并开展调查工作。结果共记录到兽类4目9科15种,鸟类4目18科42种,其中梅花鹿(Cervus nippon)、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青鼬(Martes flavigula)、荒漠猫(Felis biet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相对丰富度最高的5种动物为狍(Capreolus pygargu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赤狐(Vulpes vulpe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兽类和鸟类物种数月变化均较为明显,2018年6月最多,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受冬眠和迁徙影响相对较低。本研究提供了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部分地栖兽类和鸟类资源的最新现状,同时丰富了祁连山鸟兽调查数据,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红外相机在调查大中型兽类、地栖性鸟类以及夜行性动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对于小型兽类和非地栖性鸟类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种内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海云杉种内、种间的竞争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内竞争指数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远远大于种间竞争,种内种间竞争指数的大小顺序为青海云杉>青杄>桦叶四蕊槭>山杨>红桦>柳树;竞争指数与对象木的胸径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当青海云杉胸径达到45cm以上时,竞争指数变化很小;青海云杉的竞争指数与海拔和郁闭度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